加载中…
个人资料
明话频道
明话频道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5,895
  • 关注人气:6,72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工作需要”竟成一些官员过娱乐瘾的遮羞布

(2009-06-10 13:02:17)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评时说

周明华

   基层党政干部业余生活咋过?整治干部“玩乐风”,他们咋看?6月8日,《人民日报》联合《人民论坛》杂志,面向江苏、河南、四川、山东等地的105位基层党政干部,展开“党政干部业余生活匿名问卷调查”。调查显示,3成基层官员称业余出入娱乐场所系工作需要,因为“人情往来,无可奈何”。对于娱乐现象,28%干部表示“很难管,严管后很多工作无法开展”。(6月10日《新京报》)


这105名基层官员的回答很直白,当然也很真实。我认为这一调查结果,是一张官员情操与官场关系的鲜活的“晴雨表”,真实地再现了当前社会的一些基层公仆的道德操守,已经严重苍白到何种程度。从这些官员的嘴里进一步生动而贴切地证实了,一些官员办事必须请吃、请喝、请误乐,必须靠这些公款投入去嫁接人情社会的关系。其实,我们还用不着看这份官员自言的“娱乐数字”,就在我们身边,经常看到官员红着脖子进娱乐场所的摇晃着的背影。


但这些官员公开以“因公”来诠释“辛苦”娱乐,恕我寡闻,我还是大吃一惊。《孟子》曰: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古之圣贤倡导官与民要休戚与共,同享世间欢乐。这厢好,你未经纳税人同意,擅自动用税款去“独乐乐”了,竟有理由说这种“独乐”是为了工作。似乎自身还满不情愿的,颇受委曲的。连去名声不佳的纸醉金迷的场所快乐,都能拿“因公”来说事,这不是成心要让民众为之蒙羞吗?你不害羞不打紧,百姓的脸皮可薄着呢,难经你们如此折腾。


我注意到,在这则新闻后有网友跟贴解读了“公务员”:公为公款,务为享受服务,员为工作员。网友的这一说法,虽然以偏概全,但真实地折射出民众对时下这类怪事的见惯不惊的心理,甚至已开始出现“哀其不争”的迹象。从这些原生态的网友评论中,让我们清晰地看出民众为此类“因公”娱乐甚感脸红。如果地下有缝,百姓保不准会替这些“娱官”钻下去得了,以免为之感到浑身起鸡皮疙瘩。


平日里,一些文件里和一些级别不低的官员嘴里,总是不停地唠叨着:要加强公共财政监管,要使每一分税款都得到有效监督,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行动上呢?往往是动辄公款出国,一个借考察之名旅游的六人团队,10天便花掉10万财政金;财政局、审计局领导跑到休闲中心当着异性脱裤子……言行不一致,几乎已成当今一些官员身上的一种外显痞性。何以至此?除了一些官员连基本的羞耻感都不具备之外,根源还在于公权与公款的一些监管制度的形同虚设。


其实,人生下来都是人,都是向善的,之所以不顾廉耻找些“因公”借口跑到娱乐场所去洗澡、去按摩、“去谈人生”,是因为监管制度缺失或有制度未跟上所致,是一些“潜规则”与虚弱制度让一些人变得不再像公仆,更像老爷。现在,这些令人惊讶的调查数字总是一份连着一份,发现需要社会深度反思的款娱乐的案例也是一个接着一个,然而责任追究与制度性防范的措施却一直未补位,这无疑加深了公众对此的忧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