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我的生活梦想杂谈 |
周明华
深圳一名教师以“毗邻香港”的网名在奥一网上说,上周五,他在该市上梅林天桥处莲花北的356公交停靠点等车,准备去宝安。直到第11辆356路在另一乘客的强行拦截下,他才上车,此时他已等了125分钟。了解到深圳副市长张思平是分管交通,他决定拿出10000元,真诚邀请张思平坐公交,希望市长能够像一名普通乘客一样,亲身体验坐公交的滋味,以此促进深圳公交能尽快好转。(2月26日《南方都市报》)
这名教师愿意私人出钱请市长去体验坐公交之难,初看似乎觉得他的超常规动作有些喜剧,但联想到各大都市坐公交之拥挤场面,想想那一张张翘首以待公交尽快开来的焦急脸庞,我们却笑不起来。不仅如此,“毗邻香港”的这一作法还颇有创新意识,理应得到上下班倍受挤公交之苦的百姓的遥相呼应。这诚如这名教师所言,发此“英难帖”并非开玩笑,发帖确实是表达自己的真实本意,目前一万元邀市长坐公交的成本资金已经准备好。
万金已备,只欠张思平副市长来坐公交的这一缕“东风”了。但和煦的“东风”会刮过来吗?市长先生真会从轿车里下来,回应市民的这一颇具想像力的盛情相邀吗?后续报道未出,情况尚不明朗。但既然这名教师如此新颖的想法已光明磊落地见诸了大众传媒,公众就有理由期待张思平副市长的同样新颖的回应。此事还在动态运行中,公众期望的出现后续跟进的可能性较大,但笔者激动之下,情不自禁地为张思平副市长拟制如下网上“回帖”:
“毗邻香港”网友,你的贴子我看了,很感谢你传递出的关于深圳公交的现实和有用信息,我国的公车较之公交车发展速度的确要快得多,这是各地公交发展长期滞后的根源,也是市民坐公交拥挤不堪的原因。实际上,要大力发展公交,就需让更多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去坐公交,只有这样才能让干部了解公交不畅的瓶劲并最终将其打通。然而何以一年年呼吁,干部们就是冷落坐公交呢?我看还是因为官场意识在作怪。
其实,1981年6月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财政部等制定的《关于中央和国家机关汽车配备和用油定量包干的暂行办法》规定“中央和国家机关各单位的副部长级以上干部,按每人配一辆小轿车”,之后再没有出台全国性的公车配备新政策。说白了,现在全国副部级以下干部所配的数百万辆专车,均为“黑户”。这些“黑户”的增多必然导致干部忧心公交发展难题时缺乏动力和积极性,甚至还认为市民所称的拥堵根本就是子虚乌有。
所以我请“毗邻香港”网友放心,我既然主管交通,我就有这个决心解决好市民关心的公交问题。人家英国伦敦市和美国纽约市的市长可以长年累月地挤公交上班,我一个副市长一样可以去坐公交。因为在公交车上,我可以与邻里百姓同坐一椅,相识一笑,并切实得到为民服务的鲜活资源,构成的这一卷官民和谐图的“赏心度”也一定很高。至于您准备好的那一万元坐车费就免了,因为你一个靠工资吃饭的教师,挣钱不容易,有你这份好心就非常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