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从“阅兵校长”的身上嗅到公权戾气

(2007-09-27 00:41:18)
标签:

我记录

生活变迁

时事评论

分类: 散文散淡

我从“阅兵校长”的身上嗅到公权戾气我从“阅兵校长”的身上嗅到公权戾气

 

周明华/文

近日,一篇《山东科技大学王春秋校长阅兵大典》的有几张照片的帖子在网上流传,该校校长乘阅兵车检阅军训新生,这引发了部分网友的反感和质疑。这让山东科大校方有点“委屈”,校方表示,照片是真的,之所以选择阅兵车是因为有六七千新生军训,规模较大,“同时校长和部队领导检阅时乘坐的敞篷越野车也是由部队安排的,这样可以激励学生的士气”。(9月26日《南方都市报》)

 

不用说,数千新生学子,仰首抬望站在阅兵车里的一校之长,身边有部队校官陪检,挥动“白色官手”,英姿勃发。吼一声“同学们好”,听“‘首长’好”的声浪响彻云霄……这“首长”的“军官瘾”谁敢说过得不安逸?但我哑然,不管高校领导乘阅兵车检阅军训新生的现象如何普遍,和众多跟贴评论的网友一样,我从站在阅兵车里一身正装、手戴白手套的王校长身上嗅到一股暗含的公权戾气。

 

这种官本位戾气除了满足权力臆想者得到片刻的自乐外,剩下的就是公众的担心。担心的原因在于,权力不是用在为师生的未来与发展上倾其所能,而是嫁接到显摆抖阔上。正是由于权力具有天然扩张的秉性,权力习惯于在遇到新生事物时张扬自己阔气与威力。权力的这种臆想和变异,便大行其道,在数千上万新生面前,校长并不在乎军训的内核与校训的精神,而特别在意阅兵式上的“喊声”与阅兵车的隆隆“机声”的外在表象。因为,这直接“抖动”出“史上最牛校长”的威风。

 

显然,这种绝对权力的臆想“病变”毒素,不仅咬噬着少数地方官的脑子,还侵蚀到大学校园。这种毒素一旦到了滥觞之时,公权者便认为“一人当官、全家升天”的为官意识的生成很自然不过。他们以为,我为一校之长,一地之官,就是我说了算,“天高黄帝远”,谁奈我何?这种可怕思维还具有传染性,与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管理思维背道而驰。由于其裹挟着一系列功名利禄、光宗耀祖的官场元素,以及席卷着诸如科研费、津贴、住房、配车等待遇的随官阶水涨船高,便形成了清静的校园里难容一张能静心研读的书桌。

 

那么,我们靠什么去铲除这层封建余毒呢?笔者认为并不难。其实,我们仅需抓住解决问题之本,比如从上至下,连根拔起。之所以一些地方校长与局级或部级挂钩,大学“衙门化”等怪象迭现,问题的根源完全是教育体制管理的上层效范的结果。拿大学来说,中国目前可有在职70多名副部级大学校长和书记,这还未包括已退休的。我们可以试算一下,中国逾百所大学里的行政副处级以上官员的数目一定是天文数字。

 

从这个意义上说,剔除这些“首长”脑中的权力臆想流毒是杜绝“阅兵校长”频现的关键。这又回到了“关于对权力监督机制建设”的老问题上来。这么多大学,这么多教职员工筹划“阅兵”闹剧,难道以紧扣社会苍生命脉为己任的校园里就没有一人独醒,就没有人能制止闹剧的发生?这一切都凸显了权力有效监督的缺位。因为只有存在一种及时的、全方位的、有效的监督公权制约的机制,我们方能让山东科大这种“阅兵”丑态胎死腹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