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时事评论 |
分类: 时评时说 |
2006年11月20日,安徽省检察院以副检察长徐文艾为团长的公务考察团一行10人在芬兰赫尔辛基机场办入境手续时,被芬兰边防局官员以该考察团出具的芬兰司法部邀请函系伪造信函为由拒绝入境。该考察团及有关责任人存在擅自变更出访路线,增加目的地国家;以公务考察为名公款出国旅游;弄虚作假等,2007年4月,徐文艾被撤销行政和党内职务(据8月7日中新社)。
堂堂一省级人民检察院的副检察长,理当是法律的知晓者与敬畏者,说什么也该知道持这种假别国机关之名的公函是违法之举,更是丢人现眼之术。何以徐文艾等将国内之低劣“假”招,使到了芬兰的入境国门处?我看还是一种“居高位思游乐”的思维彻底俘获心中的公仆意识所酿制的恶果,还是无视党纪国法,无视纳税人的血汗钱,巧借名目出国把玩山水的扭曲心态所致。
显然,徐文艾等这次伪造公文可谓是找错了对象,更谈不上什么“国际视野”。人家芬兰可不是一盏省油的灯,他们国家自2000年起,已连续7年在世界“清廉国家”排名中,稳坐第一宝位。在芬兰国内,公务员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的现象极为罕见,这主要得益于他们的国内的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和深入人心的廉洁文化的恒久影响。他们的公共部门的权力与所有档案予以透明和公开,并接受市民和媒体的全程监督等,这有效地防范了公务员的腐败潜意识。
无独有偶,法国对公权也具有一种“零容忍”精神。据8月7日新华社讯,法国总统萨科齐自本月2日晚抵达美国,开始为期两周的私人旅行渡假。萨科齐上任后首个夏季度假地点就选定美国,其用意引起多方猜测。分析人士指出,萨科齐此举目的可能是为改善因伊拉克问题日趋紧张的法美关系,但高昂的度假费用也使他的美国的这次旅游,饱受法国民众最近几天密集地争议,而且争论的气氛日趋浓烈。
萨科齐贵为一国之总统,不能让法国民众容忍的高昂旅行费用是多少呢?是这次度假下榻的别墅,每周租金不过3万美元。3万美元对法国这样一个发达国家算不得什么,而且,我们从法国总统办公室的声称里早就可以看出,萨科齐和家人这次“应友人邀请前往美国度假”并非公费,不会伤及纳税款。即便对外声称的个人旅行,其实也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个人信息,比如他还会同美国总统布什会面。萨科齐这样的出国花销,都能让公众此般无休无止地置喙,这让人感慨之余还会生发出一种羡慕之情来。
我们不妨作这样一番假设,如果我们国内也像芬兰这样对“公权走私,以假乱真”较上倔劲,也让权力运行在一间阳光透亮的屋子里,让监督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地追随着公权一块儿运行;如果我们国内对待巧借名目、公费出游的批评气氛有法国这样的浓厚而无所顾忌、无坚不摧。那么,徐文艾等的这种低级错误就不可能在酿成不良的国际影响后才被发现,而屡禁不止的公款出国游的不正之风也会得到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