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卫生部召开牙防工作研讨会,参会的包括已退隐多年的牙防组元老在内的牙病预防专家,为牙防组“喊冤”,成了这次研讨会的主要声音。牙防组的元老们坚持认为,比起牙防组做过的很多事情,违规认证只算是个小问题。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齐小秋在会上说:“牙防组成绩是第一位的,问题是第二位的”。(6月19日《京华时报》)
不知大家对这场“牙界”精英聚会的研讨会作何看法,反正我认为它不仅是一次在公众舆论对牙防组开始淡漠后的一次“喊冤会”,且是一次彻头彻尾的叫板法律意识、良知意识的已然扭曲了的“邀功会”。拿牙防组的元老北大口腔医学院老院长张震康的话来说,生于1988年的牙防组是一名“有功之臣”,他们做的最大的事情,一是倡导成立了每年9月20日的爱牙日,二是组织了两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
俗话说,占了那个庙,得守好那份岗。穿上白大褂,干上口腔医生这一行,呼吁成立爱牙日,组织几番调查,这功劳本是分内事,成绩溜不了,尚摆在那儿。但是,任何功劳都不能掩盖法律责任,多大的功劳也无法充当违规违法的遮羞布,任何替牙防组化解危机的涂脂抹粉行为,不但不能释放公众于此的追问,相反会让他们看清一些人想尽快为穷究牙防组后续问题降温,以阻截公众对牙防组及“牙基金”巨额资金流向的深挖的真实意图。
单单一家宝洁公司,账户一动,哗啦啦一千万“真金白银”便淌进了与牙防组同系根生的“牙基金”账内,近20年来,到底往牙防组与“牙基金”两个账户里“互通互惠”了多少捐款与认证款呢?记得牙防组忽悠13亿中国牙民的那个肥皂泡被捅破之时,牙防组副组长、北大口腔医学院的教授张博学曾在媒体面前,拍着胸脯说:“我没有领取一分钱报酬,牙防组认证是不收钱的”。那么,如此之巨的资金都流向哪儿了,难道都蒸发了不成?
卫生部规划财务司上月的审计结果是这样解释资金流向的,牙防组通过违规认证获利218.5万元,从1997年到2006年的账目上,牙防组累计收入2769.76万元。牙防组的负责人正是不恰当地多领取46000元补贴,违规领取住房补贴74174.4元。之所以公众对数千万收入与几万补贴的审计结果生发疑窦,那是缘于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与牙防组的父子关系。这种关系天然地决定了这个审计者会生发一种“护犊”情怀。自已的儿子当然是功大于过,一个娘养的孩子,一荣俱荣,一羞俱羞,一损俱损,所以岂能说外话?
而今,牙防组好比卫生部的一颗“蛀牙”,卫生部将其拔掉,这是顺应民意的痛改行为。但做得尚不够,卫生部应大胆而主动避嫌,将牙防组的后续资金问题交给国家审计署去独立审计,“审”出其中的所有违规违法之举来。有关方面应尽快启动究责程序,让所有的违规违法者受到法律惩戒。因为,当前这种寄附了部委机关的“蛀牙”实在太多,除去未公布的非法人机构外,单是具有法人机构的卫生部直辖的民间机构就多达45个,这些“牙(衙)们”也“蛀”了咱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