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华
人事部9日发布实施《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今年起事业单位新进人员,除国家政策性安置等外,都要实行公开招聘。公招实行回避制度。如,与聘用单位领导有夫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或者近姻亲关系的应聘者,不得应聘该单位领导的秘书或人事、财务、纪检等岗位(2月10日《中国青年报》)。
应该说,人事部这样的决定是个好政策。但是,要将纸上的好政策变为用人的好风气,关键得落实到执行和监督上。要使各级部门不折不扣地执行下去,离不开的是问责。让人欣然的是,该《暂行规定》同时强调,对在事业单位招聘中违规违纪者必须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意味着如果领导私自招妻作秘书,或招儿子当本单位纪检书记,便有被监督机关追究的可能。
毋庸讳言,人事部在这个春天出台这样的用人规定,大概不是而今事业单位的用人社会环境状况很清澈之故,而是一些单位的人情和关系两张大网已“网”出坊间民意对用人公平体制的怀疑。社会流传着的一些对裙带关系的顺口溜便可窥其里:父子室、夫妻科、外甥打水舅舅喝,孙子开车爷爷坐,亲家办公桌对桌;亲家班子驸马团,太太小姨打字员。
颇为遗憾的是,笔者在细读完此规定后,脑中有两个问号无法拉直:其一,该规定强调要监督究责,但如何监督,谁来究责呢?现在用人上的“人情网”构建早就随时代一起“进化”了,方式方法可谓花样翻新,比如事业单位与机关单位或事业单位之间的领导互换“用人资源”如何办?任何监督者纵有三头六臂恐也无能为力。
再者,如何厘清事业单位的“两重天”问题?该规定并未涉及。我们知道,事业单位现在普遍存在多种身份的人员,有正式的,有聘用的,还有合同的,即临时和编外的。他们身份不同,政策不同,薪金待遇不同,评定职称、晋升机会形成同一单位“两重天”。社会上流传的“编内的闲死,编外的累死;编内的胀死,编外的饿死”俗语,反映的就是这种用人体制上的怪状。
要使一项新政策的有效推进,当然是不能绕开以往的任何一个羁绊社会进步之问题的,必须在铲除寄生于其上的痼疾,以一个洁净健康的社会“用人肌体”去拥抱新的好政策,那么,“好政策”方有从文件纸上行走到社会基层的可能性存在。而且,当今好政策最终形成一纸空文的“逆政策文化”气氛正在趋浓。什么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什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单位有自己的实情”等用人上不实行回避制的借口依然会在监督者耳边不断响起。
可见,要撕破用人上的“人情网”,功夫还在“聘”外。我们急需的并不是一两个看起来很严历执行起来很费力的红头文件,而是如何加快重构“能者上庸者下”法律体系和公仆能上能下的自律文化基石,这样的搭建才是解决问题之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