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华
中共湖南省纪委第八次全会暨全省反腐败工作会议于13日在长沙召开。会议指出,对跑官要官的,不仅不能提拔重用,还要严肃批评并记录在案;对买官卖官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手软。(1月14日《潇湘晨报》)
又到换届选举时,大量官员将面临升降现实,湖南省纪委在跑官要官者可能活跃之时,出来给官场敲响一击警钟:跑官要官者将被严处。无疑,这样的提醒和鞭策是及时的,更应引起各地干部监察部门的全面觉醒,及至防微杜渐。
但我们需要深思的是为什么会出现跑官要官的现象?如何从源头上去扼制住这种干部用人的歪风?民间对跑官编了一句顺口溜: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只跑不送,平级挪动;既跑又送,连连升动。虽然此语有夸张之嫌,却客观传递出干部用人方面透出的“主观信息”。
说到跑官要官,官场中人早就心知肚明的。光跑官,光要官,这与串门和汇报工作没啥区别,也不好区别。跑官者可以说,我是去毛遂自荐,去向上级领导汇报改革新思路;被跑官的也可以铮铮有声地说:这是融洽上下级关系,利于工作开展,何错之有?
另外,官场中人也知道,要使自己头上的乌纱帽更厚实和威风一些,单靠要和跑是要不回也跑不来的。嘴再甜没有“糖果”甜,腿脚翻得快没有送“糖衣炮弹”飞得快。毋须讳言,揭开“跑官要官”的遮盖后,下面定然就是一张“买官卖官”的丑陋百相图。
先别说对买官卖官给予法律严处,单就要发现这些跑官和要官者,并将他们记录在案便难度不小。谁来记录?靠跑官者?不可能,自己捎尖脑袋,提着“炮弹”去“轰开”一条官场近路,再怎么高调不会傻冒至此。
靠手中有官帽的“被跑官”者?更不可能,自己得了跑者的好处,你购我卖,沆瀣一气,还能去“秀”:“看我多狠,又卖出去了一顶乌纱”;靠纪检部门?也有问题,跑官要官,都是深思熟虑后的行动,跑方与被跑方是精心互动,其“交易”的时间和地点均变化多端,纪检部门纵有三头六臂,估计只能疲于奔命,监督效果仍会堪忧。
恕我直言,没人来记录跑官要官者,任何会议上喊出的和文件上印出的所谓严处依然有可能落入空头支票的怪圈。说得不中听一些,不仅是跑官要官者心不悸、胆不战,且连小百姓都会看出其中的
“虚晃一枪”的成份。
那么,我们急需的是应从跑官要官者的源头上抓起,进一步厘清我们制度上存在的“利益”依附了“公权”的不合理因素。跑官要官者之所以有跑的动力,是因当官还没能成为一种“苦差”,甚至还有不少的油水可捞。如果能打造一个清廉勤勉的机关公仆形象,每一个公仆都在为民服务中感到肩上的担子很沉,被人监督和约束的力量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我想去跑官的人或许会变少。
如此,当官与不当官只是职业上的分工不同,并非利益上的落差;而那些安心搞专业、搞创新、谋创业的人才自然会增多,千人拥挤竞考公务员独木桥的怪现象才能得以缓解;什么“当官好办事”、“一人得官,全家升天”的“官本位”余毒方有被剔除的可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