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u/1415474852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个人资料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博客访问:
关注人气:
获赠金笔:
0支
赠出金笔:
0支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超九成人有安全感”里的“阿Q精神”
(2006-01-13 12:50:34)
分类:
杂文杂音
劫匪东莞街头抢包
周明华
1月11日新华社一则《群众安全感抽样调查显示近92%的人感到安全》的新闻读来让人玩味:国家统计局10日发布了2005年全国群众安全感抽样调查结果:91.9%的被调查者认为社会治安环境“安全”或“基本安全”,比2004年调查上升1个百分点。这是全国关于此的第五次公告。
或许是巧合,记得去年国家统计局也是这样的一组公告,说2004年全国有超九成的公民有安全感,与上一年即第三次公告的“安全感”比例基本持平。看来第五次公告不但要与上一年持平,还攀升了1个百分点,增加了公众的安全信心指数。
在人们忙着购年货,准备着贴春联之际,岁末道一声平安,报一回喜,这本是百姓所盼,原本听到这样的“超九成人感到安全”和“上涨的一个‘点子’会欣然才对。可不知何故,联系到激荡纷纭的2005年,我怎么也张罗不出半点为此高兴的因子。
所谓“安全感”,不是一个伸手能及的实体,它是存活于心的一种心理感觉,是不便琢磨的虚化的东西。既然统计局硬要把不可知的“安全感”幻化为一种可视的百分比,那就请让我从这个百分数的分母和分子说开去吧!
这个安全比率的分子分母各为多少?在2005年,如分子代表包括治安事件侦破案数、安全隐患整改数、解决失学孩子上学率、百姓看病难缓解率、下岗职业再就业数、拖欠民工工资追回数等,这些数目假若是变大了,那么,安全感百分比就会一路飙升。
用不着统计,一系列分子值还未见提升。相反,发生不安全的事件的分母值却在增大:这一年里,不管孙家湾240多名矿工还是七台河140多矿工的遇难;黑龙江沙兰中心小学105个幼小的生命被洪魔吞噬;沁源20名孩子因学校无操场,在公路上跑丢生命;一起接一起的抢、杀、夺、奸等治安事件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一件又一件恶性拖欠民工工资事件还在上演;哈医大二院500万“天价事件”折射出中国有近五成公民有病望断医院路……
分子踟躇不前,分母仍在看涨的境况下,要奢望拉动百姓的安全满意率,估计是一厢情愿。报道称,该次调查按多阶段、分层、整群、概率比例抽样方法。这是统计学中关于调查抽样的专业内容,恕笔者寡闻,不便多嘴。但现实的安全状况与科学统计的“背向性”却让人不自觉地怀疑起抽样人群的触角范围与“纯洁度”。究竟是些什么范围和什么样的样本?这里面包含多少星夜兼程的农民?包含那些当街被几个抢匪按翻在地而夺包的姑娘了吗?
其实,怎么选样,如何统计,交给哪一级机构去统计,要客观定性百姓的“安全感”,我看无法摆脱“虚拟统计”的宿命。如果一次,二次,五次这样不痛不痒的像公布GDP飙升一样的来撒下一张“平安网”,不将不安全教训刻进骨髓,就欲“华丽转身”迎接新年,依我看,此报喜不报忧的固定思维是于国有害,于民无利的。
说到底,这种忽视安全隐患和不安全现实,提升的非客观统计数字其实是一种“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把明显有水分的调查数字说成“国人安全感的肯定率”,不仅有粉世太平之嫌,也是对公民综合安全的不负责态度。这种行为不但遮住了安全隐患的“伤口”,还会使本该绷得更紧的安全神经松懈下来。
愚难矿工家属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收藏
┊
喜欢
▼
┊
打印
┊
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
建平价医院好,还需强力措施跟进
后一篇:
谁来将跑官要官者记录在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