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夏日里的酷热与薄凉

(2010-08-02 12:09:58)
标签:

阿简

夏天

杂谈

分类: 一声嗟叹:世事篇
 

                                     夏日里的酷热与薄凉


入了伏,天儿更是一天比天热了。白花花的大太阳,火辣辣地挂在头顶上,见什么都要烤出烟儿来似的——真要是单纯地烘烤,倒还落个干爽,偏是蒸笼一样闷热湿滞的桑拿天,摸到哪里都是潮乎乎、粘唧唧的。如果走在街上,与一个热汗涔涔的路人偶尔擦碰,就更是不爽——那种来自于外人身上的濡湿和粘腻,总让人有一种不洁的苦恼,甚至于事情过去半天,还要生出这样那样不愉快的联想。

于是越发地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了,整天深居简出地宅在家里,看点闲书,喝点闲茶,或是对着阳台上的几盆花草发发呆,总之只要不出门,怎么都好。对外面的世界,不是一点念想也没有的:北海的荷花,眼下开得正好吧?那娃娃脸儿一样凝白、嫩粉的荷花,楚楚动人地先不必说,单是那一片片青翠欲滴的莲叶,都是那么的清透鲜亮,看得人心里,真是欢喜;紫竹院的那一丛丛竹林,是多么沁人心脾的绿啊!这大暑天的,如果能“独坐幽篁里”,该有多么的舒适安逸……可是,转念想起公园里那摩肩擦踵的人流,就头痛。于是宁愿昼伏夜出的,每天总要等到晚上九、十点钟,人流渐稀了,才肯出门。

我把这事儿说给母亲听,她轻叹了口气,说:“你现在是越来越独了。小时候,你不这样。”我一下子竟无言以对,便呆呆地想起了“小时候”:中午一点多,父母去上班,我一个人在家还要“被迫”睡午觉。小孩子精力充沛,心眼儿又活泛,躺在床上哪有一点困意?听着院儿里的槐树上“呲啦,呲啦——”的蝉鸣,还有木头窗框上,铁质的窗钩在风中“吱牛儿、吱牛儿”地响,小小的心灵里,只觉得无限的孤单和寂寥。三点钟以后,可以出去在树荫底下活动了,要好的小伙伴便三三两两地凑在一起,把各自带来的零食拿出来分吃。高兴的时候,一根冰棍也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我咬一口、你舔一下,弄得口水涟涟地,却个个吃得惬意而坦然。到了晚上,孩子大人各自带了板凳和小马扎,凑到胡同的路灯底下,总有“能白话”的人天南地北地神侃,一阵阵欢笑随着丝丝缕缕的晚风吹过来,四下里都是女孩子身上花露水和痱子粉的喷香……也有号称孩子王的大人,用口技配了各式各样的音效,讲古灵精怪的故事,小孩子们一边听一边怕,他得意地“嘿嘿”笑着,摇着硕大的蒲扇朝受惊的听众“呼呼”扇两下,那一份独享的凉爽,便是无言的抚慰了。

这些年来,天气是越来越酷热了,人与人之间的情分,却仿佛越来越薄凉。小区里的街坊虽然不少,可是能互致问候的已然不多,可以坐在一起聊天消夏的,更是难得了——纵有那个闲空,也没那个闲情。有一回走在街上,看到有人吵架,起因,居然是因为在不经意的碰撞中,一方胳膊上“粘糊糊”的汗液,沾到了另一方的胳膊上。被撞的人感到嫌恶,一对卫生球儿眼“吧嗒”一下翻过去,夹着一句狠叨叨的牢骚。而撞人的一方,又觉得自己无论是出汗还是碰人都很无辜,理直气壮且旗帜鲜明地吵了起来。围观的人,七嘴八舌地批评着双方各自的不是,也有人指责那个被碰的有洁癖,“为胳膊上碰着一点儿汗也至于这样矫情”。我听了这话,忽然多了心,意识到自己其实也有这样的毛病,心头不禁一凉。

 

                                                                      (文/阿简)

                                                      夏日里的酷热与薄凉
                                                           

                                           (发于《河北青年报》、《东莞日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味道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