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感悟随笔谈天说地 |
分类: 一声嗟叹:世事篇 |
很多人都读过一个叫做《木偶奇遇记》的故事。一个用剩余的边脚木料做成的玩偶,因为撒谎而长出了长长的鼻子,而且说一次长一截,再说下去很有不可收拾的趋势。终于有一天,小玩偶的鼻子长得连屋都出不去,他害怕了,于是听从了老木匠的谆谆教化,努力改掉了撒谎逃学做坏事的毛病,不光鼻子平安无事了,而且还变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的真孩子。
这可爱的结局听着真是温暖人心。
撒谎既有着让人变成怪物的危险,而诚实又有让怪物成精的魔力,如此看来,诚实的好处是很诱人的——既有光辉美好的形象,又有实实在在的利益,何乐而不为呢?于是,孩子们一个比一个诚实,就连国王那件举世惊艳的新衣,也是经由一个孩子的诚实之口说出来,大人们才知道是确实没有的。小孩子这一说非同小可,她的诚实从此变成了智慧的一部分,传遍了全世界的各个角落,至今已有几百年。
这孩子是个幸运的特例,她不仅没有因为揭了皇帝的丑而遭到责罚,反而成了一个神圣的智者和勇士,这句实话说得真是其所。遗憾的是,这样的待遇在现实当中少之又少,人们更多的是感受到,为了诚实,不仅要舍弃很多的现实利益,而且往往要付出很高的代价——小到奖赏升迁,大到生命尊严,也许就是因为坚持着不肯说一句假话,就与你失之交臂了。
于是,做父母的不得不放弃一向秉承的诚实教育,转而告诫孩子“见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甚至在他陷入窘境时,还不得不向他传授一些变通的招数,久而久之,“诚实”这件事,便慢慢不大提了。
每逢人家添丁进口,亲友总是要去道贺的。如果亲眼看到新生的婴儿,总少不了要赞美几句,比如这孩子眉清目秀、英气聪慧颇有乃父风范啦,或是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将来非富即贵福寿绵长啦,等等等等。主人听了这些话大都乐得心花怒放,一辈子在心里记着他的好儿,而四周看热闹的人,明知道这不过是些不着边儿的鬼话,也没人会出来订正,反正你好我好大家哈哈哈。万一碰上一个直肠子的,非说这孩子好像是长了一对斗鸡眼,或者说他将来迟早有一天是会死的,非但会讨人嫌,甚至于被主家一怒之下“顺出去”,也未可知。
我是个赋闲在家的全职妈妈,平日里没有机会经历那么多事关得失、甚至拷问信仰的严肃场面,闲来写一点博客,表示我跟外界还有交流。可是有些事,你就是坐在家里,也少不了要生气——那天写下一篇关于股市的文章,反响之热烈超乎我的预期,然而更出乎我意料的,是它在当天夜里忽然悄悄地删除了。
我感到一阵欲哭无泪的悲哀——我的言语中并没有什么过激之词,除了一点冷静的思考和满怀的期待以外,只不过是说了几句实话而已。可是我忘了一点,作为一个社会人,说话要服从说话的规则,尤其是实话,更是不能随便说的。
我猜想最识相的说法,或许应该是见风使舵、顺水推舟,今天说今天的话,明天再说明天的话,而且话与话之间彼此没有瓜葛,就算是字字珠玑,也不能把它像珠子一样串连起来——今日事今日毕,至于到了明天,“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
可是我感觉自己好像不行。
“六一节”的时候,有一段手机短信很是风行:“知道你平时装大人挺辛苦,过节了,就放纵一下吧!想吃手就吃手,想尿床就尿床,谁管你就咬谁。”我看过之后乐了半天,现在却忽然间一阵伤感:就算我们能豁出去敢吃手敢尿床,也不可能再做一回赤子了。
(发于北京《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