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公交车上一句话语惊四座

(2007-04-16 08:12:59)
标签:

感悟随笔

谈天说地

旅行

生活

分类: 一声嗟叹:世事篇
    

前两天带朋友的小孩坐双层公交车,在特4路上看到了一件事,觉得挺荒唐。

 

    车是从前门开往国防大学的。行至复兴门站时,一个看上去五十多岁的乘客,回过头来问售票员:“颐和园什么时候到?”售票员回答:“还早着呢,你先坐着吧!”按我的理解,售票员的意思大概是到时候会提醒他。乘客一听这话,不知怎么不干了,指着车头的玻璃窗上方问:“你这前面也没个提示,谁能知道到哪了?这坐的都是外地人,谁知道?你是干撒吃的嘛?”

 

    售票员大概是觉得他末了一句话不中听,一声不吭地转身去了下层——其实,她每到一站都是报了站名的,可是因为没有扬声器,上层的乘客听不清。

 

    乘客却越琢磨越来气,冲着一车人愤愤地嚷起来,一张油光光的大脸也变得通红:就这个,还办奥运哪!这北京算是糟透了,人国外,没这个!

 

    “国外没有!”一个声音从后面响亮地附和道。不用看就知道,是我刚上车时的邻座,那个尘满面、鬓如霜,一路上都在跟一个小伙子宣讲他“睡过一百多个女银”的干瘪老头儿。

 

    得到了呼应,乘客的斗志更加激昂了:“国外没有!我在日本呆了半个月,头几天刚回来。日本的公交车,那前面都是有显示的,像这种状况,没有!这还是北京哪,就这,还要办奥运哪!丢人哪!”他脸上先是无奈的苦笑,之后又换做阴冷的嘲讽,像一个急于收尾的演说家,一字一顿地点头拖着长腔,平空而突兀地把一场演讲急速推向高潮——“地球很完美,有了中国,是地球的灾难!”

 

    这个高潮推得太离谱了,四周的人们开始面面相觑,有的开始用眼神表达自己的不屑和反感。坐在一旁不断小声劝他住嘴的妻子,生气地站起身往下层走。绯红的脸上一层细密的汗珠儿,写满了尴尬和恼火。

 

    他很不情愿地闭了嘴,悻悻地跟在妻子的身后,到下层去了。

 

    我在心里暗暗地苦笑:又是一个跑出去没有三天两早晨,回了国立马儿就不能适应的主儿。

 

    时下好像有这样一种风气,每每说到对国内种种现象的不满,总要说上一句“人国外没这个”。我不知道说这话的人当中,有多少真的到过国外,也不知道这“国外”概念都包含什么——是特指那些欧美的列强和亚洲的小龙,还是连赞比亚、刚果都算上?

 

   我以前的办公室里有个同事,一辈子老实肯干,吃苦耐劳,退休后跟他老婆去了趟澳洲伺候女儿坐月子,回来后忽然变得金贵起来——“这边”的风沙也大了,蔬果也不敢吃了,城市规划和市容市貌也不对他眼了……“人那国家,漂亮,干净!随便你走到哪儿,你就看吧,一点黄土都看不着!”

 

    我不知道该怎样回应他的这番话——没有黄土,那他们国家的农产品都是无土栽培吗?还是“那边”的国民都不吃土地上长出来的东西,像咱“这边”的麻姑一样餐风饮露?

   

    很多出来混的人,最忌讳的就是被人当作井底之蛙,有朝一日跳出井口,总免不了要响亮地呱噪几声。更何况一个窝囊了一辈子的人,老了老了,忽然间有机会出去开了把洋荤,他觉得自己的世面见大了,天上地下地表示点鄙夷,也是应当。可是像今天这位,借着小小的一个由头说出如此“惊世骇俗”的大话,给人的感觉不仅仅是在哗众取宠,简直就是披红挂绿地出洋相。

 

    不知道在哪里下车,本来不是什么大事,小处着手的话,可以请售票员或是熟悉情况的乘客告知一下,问题也就解决了;如果打算从大处着眼,也可以去有关的管理部门和媒体建议或者投诉,何必撑起万水千山脚下过的排场,发这些不靠谱的牢骚?且不说在北京,车厢前部有显示屏预报站名的公交车绝对不在少数,就算是都没有,全国的其它省份你都去过了吗?对那里的人文和环境交通状况了解多少?搞过什么样的调查?做过什么样的统计?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了什么样的推断,怎么就得出了有了中国是地球的灾难这样的结论?

 

   国内”也有绅士,“国外”也有无赖。这样简单而浅显的道理,想来无论是“那边”还是“这边”的人,都不难明白。况且,如果一定要说到给地球造成灾难之类的话,那中国也未必能赶得上“国外”的日本。我倒觉得如果他这样气大无脑,又吃里扒外的国人成了气候,那才是中国的灾难呢。

                                                  (文/阿简)

http://secure-cn.imrworldwide.com/cgi-bin/m?ci=cn-sina2006&cg=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