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两天走在街上,对母女两个亲昵地牵手同行的情景似乎格外留心。有的时候不禁会想:在这样一对感情最天然、也最亲密的两个人之间,如果有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该是一件多么可怕而又令人惋惜的事情。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博客里的一个跟帖。有一位网友,在《太过强势的女人令人憎恨》一文后写了条评论,诉说了她跟母亲相处当中的困惑和烦恼,希望能有人帮她出出主意。我考虑再三,觉得倒不如把我的意见整理成一篇博文贴在这里,权当带个头儿抛砖引玉,请热心的朋友都来帮她拿个主意。
她在留言中是这样说的:“这样的母亲在中国并不少见,我妈妈为了自己高兴,有一次把我赶出家门,当时我可是重点中学的学生,才14岁。我没有地方住,就回学校住了半个月,当时是暑假,没有一个学生,到处都是民工,她还说什么出事了才好。我是个女孩。我小时候包括我很大了,家里威胁我的话就是你妈妈生气了。她一生气那是什么都干得出来的。现在我在一个很大的城市作白领,拿着不菲的收入,她很不要脸的来巴结我,我很烦恼。我不知道怎么处理跟她的关系。有好心的朋友能指导我吗?”
从这段话里来看,母亲是个脾气比较暴躁的人。这也许是因为她的生性如此,也许是因为生活境况不如意,也许就是因为觉得你反正是她血脉相连的亲骨肉,无论怎么样都不会失去你……据我所知,这样的母亲在生活中并不少见,而且多数在大发雷霆过后并不记仇,也不放弃自己作为家长的责任,我想你母亲大概也是这样的人。
作为一个同样做了母亲的人,我能理她的一番苦心。尽管她以往的言辞和行事有些过激,但在骨子里,你永远都是她最亲、也最值得骄傲的人。无论是当年把你送进重点中学接受良好的教育,还是现在主动赶来希望与你冰释前嫌,都说明了这一点。母亲不是圣人,她不可能像观音菩萨一样永远面含微笑,而没有一点烦恼和怨气。可是比起她“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孕育你所吃的苦,比起她一把屎、一把尿将你养大成人所受的累,比起她为了让你平安、健康地幸福成长所经受的种种艰辛……这一点怨气,又算得了什么呢?况且,如果我们能冷静地坐下来,平心静气地想一想,当年母女之间的隔阂,我们自己是不是就全无一点责任?在青春期那样的一个逆反心理时期,你是不是也因为任性、倔强或是渴望独立、追求自我,而在不经意间伤过母亲的心?
在我看来,她现在之所以来“巴结”你,未必是因为对你有什么企图,可能正是因为她想找机会弥补以往那些过激的言行,对你不经意的伤害。不要强求她一定会为当年的过错郑重其事地向你道歉,因为在她们那一代人的观念中,家长向子女认错,无异于山泉水倒流,是荒唐而不可思议的事情。
生命是一粒小小的种子,母爱则是给它阳光雨露的四季——不是一成不变的丽日蓝天、和风细雨,偶尔也会有狂风大作,甚至电闪雷鸣。不要因为这一点风雨就忘记了阳光普照的温暖,因为对你来说,挫折也同样是培养你走向成熟和坚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许,正是这温柔的照耀和严肃的洗礼,造就了你的坚韧不拔,让你的生命之树能够像今天这样根深叶茂、繁花似锦。
试着放弃对她的成见,解开自己的心结,创造一点机会,跟她多一点沟通和交流吧!设身处地地想象一下她当年说那些话时的难处,努力去谅解她,接纳她,就像她曾经无数次包容过我们。我知道这样做起来不容易,而一旦成功了,你会有着无与伦比的慰藉和欣喜。因为她不是别人,而是跟你有着血浓于水的亲情的母亲,一个赋予了你生命,又为你铺设了如今这一片美好前程的人。
当然,如果她真的如你事先预料中的,只是为了以此哄骗你手上的钱财,那么,我不反对你除了尽到应尽的赡养义务之外,在经济上对她保存适当的戒心——谁也不应该利用感情,把别人变成满足自己贪欲的摇钱树,就算是父母,也不能。但是,如果她只是在感情上对你有着越来越不能放下的依赖,你又何苦不能原谅一个已然一步步走向暮年的老人呢?
我不了解你的母亲,按照常理所做的上述揣测,也未必正确。但有一点我相信,只要你敞开心扉努力去做了,就算你母亲的言行依然无法达到我们的预期,那么至少在她百年之后,你无论什么时候想起她来,自己都可以无愧于心,也只有无愧于心,才能坦然而快乐地生活,过上真正安逸和舒适的日子。
(文/阿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