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掉渣”的困惑

(2006-06-08 09:29:09)
分类: 一声嗟叹:世事篇

“掉渣”的困惑

 

 

曾经在北京热闹了好一阵的掉渣烤饼,近来好像逐渐沉寂了。尽管周围的人们对这种“中国人自己的披萨”褒贬不一,我却是后知后觉地对它有了几分好感,觉得它除了这个雅号有些牵强之外,味道还满让人喜欢。

 

开始见到这种饼的时候,我是有点排斥的。接可儿上下学的路上,忽然新开了一家小店,窗口的喇叭里整天吵吵嚷嚷地来回宣扬着“掉渣烤饼”的种种诱人之处,门口还做了一个大得与店面尺寸极不相称的广告牌,说这东西的产地是如何的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如此等等。我对这种一厢情愿的促销方式极不感冒儿,觉得它实在太过殷勤,而我偏偏又观念陈旧,总觉着强求不是买卖。看着广告牌上“人杰地灵”那几个字,我禁不住暗自发笑——中国的国土面积那么大,人口那么多,虽然遍布天南地北各地,气候人文各不相同,印象中却似乎没有一处不是“人杰地灵”的,只可惜这遍地的人杰可能没有用武之地,所以最后都大材小用了。

 

可儿却对喇叭里的广告词产生了通感,神秘兮兮地朝我一努嘴儿:“‘中国人自己的披萨’什么样儿啊?老妈要不咱买一个尝尝?”

 

尝尝就尝尝吧。

 

没想到这东西味道居然真是不错!面饼皮脆心软,馅料麻辣鲜香,而且香得很特别。分辨不清有什么调料,只觉得每种滋味的深度和力度对唇齿的刺激都恰倒好处。

 

我开始对这其貌不扬的小东西来了兴趣。从外形上看,它跟意式披萨倒真的像是一帮远房亲戚,一样是白胖胖的面饼盘子,盘子里盛着一层薄薄的馅料。只是大概因为自小生长在乡间,“掉渣”没有必胜客之类披萨的姹紫嫣红和千娇百媚,它的肉馅是黑乎乎的,颜色和成分都朴素单纯,像吸满墨汁的丝绵躺在白墨盒子里,素面朝天里多少带点土气。

 

可是它的味道的确诱人,含混暧昧的焦香,滚烫地装在一个古朴的牛皮纸袋里,拿在手上有一种温暖的亲切。都市人的生活节奏紧张,对这样可以信手拿来又随手带走的口福当然乐得捧场,所以即使是早上的上班高峰时间,也有人排队等着买。我时常看见妙龄的女孩子走在马路上抱着这种袋子一路大吃,可是却没感觉有什么不妥,大概是因为纸袋打开以后刚好可以把嘴装进去,而不露嘴的吃相,总是无可厚非的。

 

可是没过多久,这种络绎不绝的场面忽然间就到了头。不知为什么,“掉渣”的门前开始冷清起来,空荡荡地只剩下那块大得夸张的广告牌。卖饼的小伙子站在门口寂寥地等着顾客,身上的制服还是雪一样的白,可是店里的红火却已经像烧透的炭,灰扑扑地就要灭了。

 

我对“掉渣”的喜爱还没有结束,现在看它一下子没落下去,心里很有点不平。同样是大众化的经济快餐,麦当劳、肯德基可以呼啦啦席卷全球,开一家火一家,家家赚的钵满盆满。这掉渣烤饼风起云涌了没几天,怎么这么快就烟消云散了呢?

 

抛开营销和管理模式不谈,也许,是“掉渣”的情商太低了。

 

传统的饮食服务业,伏低做小惯了,只想着做好自己的本分,像个没有名分也没人做主的外室,你要它一天它就尽心尽力地招呼你一天,却从来不敢,也没想过向你要一个未来。肯德基的上校和麦当劳的叔叔,则是风物长宜放眼量,一露头就把目光对准了孩子。赠送免费的玩具,提供免费的游乐设施,安排笑容可掬的漂亮姐姐陪着过生日过圣诞过新年,带着头顶纸皇冠的男女花朵载歌载舞,做花样翻新的各种游戏……这一系列免费的快乐,留住了孩子,他们小的时候带家长,长大以后带儿女,成为肯上校和麦叔叔几十年雷打不动的顾客。

 

生活中常常听到这样的感叹,说某某人正直善良、塌实肯干,是一等一的好人,可就是因为“不会来事儿”,升职加薪之类的好事就总也没他的份儿。我想“掉渣”的遭遇大概也是如此吧。不然——又是为了什么呢?

 

http://cool.jschina.com.cn/discuz/attachments/00089_JPTUQCCEsLbR.gif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水意双钩
后一篇:老马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