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韩寒的博客将成博客王与评论王

(2008-07-03 16:17:03)
标签:

韩寒

博客

博客王

评论王

徐静蕾

陈永东

互联网

新媒体

it

分类: IT、互联网与手机

韩寒的博客将成博客王与评论王

文:陈永东

 

  最近,看了一下新浪博客的总排行榜以及最近颇受争议的韩寒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twocold),陈永东发现,目前韩寒的博客基本上已经成了评论最多的博客(姑且称之为“评论王”),且预计,在2008年7月,韩寒博客的点击量将超过徐静蕾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xujinglei),成为新的“博客王”。

 

  一、韩寒的博客已经是“评论王”

  最近,由于韩寒不仅在地震前后的博文非常有个性与特点,而且在前期发表了对文学大师的相关评论,致使其博客不仅点击量飞快上升,还使得其博文的评论数非常之多。

  这和前期对一些明星博客的自我评论现象及评论数偏少现象不同。

  首先,韩寒博客中基本上没有自我评论现象。因为一方面有许多登录用户的评论,另一方面其评论的数据非常之多,估计韩寒也没那么多精力进行自我评论。

  第二,韩寒博客中评论数量非常巨大。与前期许多人质疑的明星博客中评论数严重不足不一样,韩寒博客中的评论数量非常巨大。特别最近的4篇博客中,平均每篇博文的评论数在15000左右,最高甚至达到了6万多,这与其最近4篇博客的平均点击量30万左右相比,比例较正常。

 

  二、将取代徐静蕾成为新的“博客王”

  随着韩寒博客的评论数量的增加,自然其点击率也大幅增长。经陈永东的连续关注,韩寒博客是在2007年9月14日过亿,目前已经达到1亿6千1百多万,离目前的“博客王”徐静蕾的博客的1亿6千7百多万的点击量,只差5百多万,估计用不了1-2周的时间,韩寒的博客将取代徐静蕾的博客,成为新的“博客王”,这一时间节点大约在7月15-20日。

  这一预计的根据,不仅是因为韩寒博客最近的异常火爆,还因为目前仅有的排在其前的徐静蕾的博客最近更新速度非常慢。暂时还不能判定徐静蕾就此不写博客了,但一方面其有过对博客厌倦的表态,另一方面原先2-3天一篇的更新速度现在变成了1-2周。总之,韩寒不断“出彩”的表现,以及排名第一的徐静蕾的博客博主的怠慢,即将使韩寒成为新的“博客王”。

 

  三、为什么有人“点”且有人“评”

  知道大家会关心这个问题,所以就分析一下韩寒博客“点”与“评”飞速增长的原因。其实,我在《为什么明星博客点击量那么高?》已经有基本的分析(一、明星容易聚集人气不可否认,二、明星在博客中善于表现个性,三、明星在博客中经常炒作热点,四、博客所在网站推荐推波助澜,五、雇佣专业刷手刷博不能排除),但韩寒的博客可能还有一些特殊性。

  首先,有支持者的原因。支持韩寒的人,自然对其博客非常着迷或情有独钟,不仅其每篇博客都要看,还要抢沙发,抢着评论、留言,抢着表达支持的意愿。

  其次,有好奇者的原因。对韩寒好奇的人,有的是想搞清楚为什么其文章会引起那么多的争议,有的是想搞清楚为什么其文章有那么多人看,就也进到其博客里看了。

  第三,有反对者的原因。反对者主要是怕支持者尽在韩寒的博文留正面的、支持的言论,反对者也要反击,就到韩寒的博客里与支持者针锋相对,但客观上“点”了、“评”了。

  第四,有研究者的原因。因为韩寒博客的点击量与评论量太高了,引起了互联网、传媒、广告营销等各方人士的关注与研究,这中间也包括我。但相对而言,研究者的访问频率不高。

 

  就是这样,事时造就,各方力量推动,使韩寒的博客即将成为“博客王”,已经成为“评论王”

 

===========================================================
作者:陈永东
博主电子邮箱:cyd888@sina.com
===========================================================
走过,路过,顺便看看博主建立的圈子
“新媒体创意圈”:http://q.blog.sina.com.cn/newmediaq
“电子商务评论”:http://q.blog.sina.com.cn/ecquan
“上戏博客圈”:http://q.blog.sina.com.cn/stablog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