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电信高价收购联通c网荒谬理由重组陈永东it |
分类: IT、互联网与手机 |
电信高价购C网的两种荒谬理由
文:陈永东
6月2日,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双双发布公告宣布,中国电信将以总价1100亿元人民币收购联通CDMA网络,收购价超过了之前业内的预期。但是,据香港媒体报道,中国电信集团总经理王晓初却觉得收购价偏高,由于不想进行进入无休止谈判所以尽早落实了交易,“提早几个月取得C网,差价可以用利润赚回来”。难道电信高价购C网只为速战速决?王晓初的解释是否牵强?
一、电信收购联通C网的价格超出预期200亿
我在最近的博文《联通C网是块肥肉还是根鸡肋?》中提到,联通C网的价值大约应在900亿。大致的计算方法为:
方法1:按双方报价折衷计算,即:(1200+600)/2=900亿,其中1200亿与600亿分别是联通与电信的报价。
方法2:按资产与客户价值计算,即:C网的网络+客户价值=500亿+400亿=900亿。其中C网的资产价值也是根据多方数据折衷。
也许是凑巧,两种方法算出的价格一样,都是900亿。
然而,6月2日电信与联通公告的收购价却为1100亿,比我的预期超出了200亿。当然也超出许多业内人士的估计。
有人说,这电信收购联通花多少钱关你什么事,就算超出200亿,也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总归是两厢情愿的事。
但是,据香港媒体报道,中国电信集团总经理王晓初却觉得收购价偏高,由于不想进行进入无休止谈判所以尽早落实了交易,“提早几个月取得C网,差价可以用利润赚回来”。他的话未免会让大家产生不少疑问与猜测,难道电信高价购C网只为速战速决?王晓初的解释是否牵强?
二、电信高价购C网的两种荒谬理由
我听到社会上对电信高价收购联通C网的几种说法。
说法一:两家企业的婆婆都是国资委,没必要耗费精力。如果说电信愿意高价是收购联通C网是为了速战速决能站得住脚的话,唯一的理由就是电信与联通都是国资委管辖的国有资产,谁收购谁都是从左口袋到右口袋,速战速决对双方均可以省去很多时间与精力。
然而,如果就这么一条理由,那么国内许多国有资产的收购时什么报价都是可行的?这显然站不住脚。
说法二:国内企业高层没有使企业利益最大化的意识。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美国前阵子讨价还价最厉害的微软收购雅虎之所以产生拉锯战并暂时收购失败,原因是两家公司都要精打细算,都要使自己在收购中占据一定的主动性,都想通过收购使自己企业的利益最大化,而我们中国的企业家没有这种意识。
这就更离谱了,象电信与联通这么大型的国有企业,其高层管理人员肯定是有相当水平的,难道买卖过程中的起码的讨价还价都不懂?这仍然站不住脚。
那么,电信高价收购联通C网到底是怎么想的?
三、电信收购联通C网后何时能赢利?
如果按照传闻的中国电信集团总经理王晓初的说法,电信虽然觉得1100亿元的价格偏高,由于不想进行进入无休止谈判所以尽早落实了交易,“提早几个月取得C网,差价可以用利润赚回来”。并且,传闻王晓初在收购联通CDMA网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电信收购联通CDMA业务的前两年是要加大投资,将规模扩大,目标是在2012年实现盈利。
那么,两个问题出来了,差价可以用利润赚回来吗?2012年能实现盈利吗?
两个问题可以合在一起解释。陈永东在《联通C网是块肥肉还是根鸡肋?》中提到,根据联通C网2007年报显示,其CDMA服务收入为275.9亿元,而此次收购是1100亿,就算电信收购联通CDMA业务的后不加大投资,为收回这1100亿,那么也得用4年多时间。更何况,据相关人士分析,即使这次收购成功,在一定时间内移动的用户数仍会增加,而电信的用户数仍会缩减。
2008年已经过去了将近半年,2009、2010、2011年是三年,最后2012年再来个半年,没错,在2012年年中可能就会收回些次收购的成本,从而实现盈利。但是,那是建立在业务相对稳定的基础,如果业务萎缩呢?
更重要的,以上计算的前提是联通C网的收入,没算盈利问题。而财报显示,中国联通CDMA业务2006年和2007年贡献的税前盈利分别为9.8亿元和8.7亿元,此次438亿元的销售价格,对应2007年税前盈利的PE约50倍。有人开玩笑说,那是不是要等到2058年才能赢利?
所以,此次电信愿意高价收购联通C网的真实理由还很难判断,虽然前面提到的两个理由比较荒谬,但后面提到的王晓初总经理的估计也只能是勉勉强强。唯一的希望寄托在如果电信收购联通C网后越干越红火,说不定会提前盈利。这世界什么奇迹都有可能发生,为什么要把电信的前景看死了呢?
推荐陈永东评电信重组系列文章:
联通C网是块肥肉还是根鸡肋? (2008-05-27 16:30)
重组联通最忙,用户利益最重 (2008-05-25 2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