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四川地震抗震救灾成都公安开通寻亲网站热线陈永东互联网it |
分类: IT、互联网与手机 |
为成都公安开通寻亲网站叫好!
文:陈永东
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威力,充分发挥科技的力量,为广大受灾群众及其亲朋好友做了件善事,应该为这种行为而叫好!这是我对为成都公安开通“寻亲网站”的评价。毕竟公安局的信息更准确更权威,所以看到这个消息后,我就想应该利用博客赶紧做一下宣传,让更多心急如焚的寻亲的人们知道这一消息,利用开通的“寻亲网站”与即将开通的“寻亲热线”。
成都公安“5.12”寻亲信息查询网截图(点击左边可进入)
一、为成都公安开通寻亲网站叫好!
从6月2日起,成都市公安局将在互联网上开通“寻亲网站”,帮助受灾群众寻找失散的亲人,并将在第一时间为受灾群众提供最可靠的寻亲信息。6月1日上午,来自21个区(市)县公安局的100多名民警聚集在成都市公安局指挥中心,接受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
成都市公安局在开通“寻亲网站”同时,考虑到网站只能对那些能够上网的受灾群众亲友提供帮助,对于在居住在安置点或在医院就医的群众来说,网站显然不现实。因此,目前成都市局已经准备开通专线,接受大家请民警代为寻亲的委托,准备设置“寻亲热线”,专线号码会在近期公布。
治安防范人口管理处人口信息科科长唐继东告诉记者,在网站上发布寻亲信息,相比单纯的信息采集,这项任务或许会更加棘手,但是民警必须尽最大努力完成。一句话让人很感动:“让一个妻离子散的家庭破镜重圆,对一个警察来说是多么大的荣耀,这也会成为‘亲民爱民之师’的最佳注解。”
二、建立‘寻亲网站’的初衷:让更多家庭团圆
对于建立‘寻亲网站’的初衷,成都市公安局治安防范人口管理处处长马力说,在汶川大地震之后,都江堰、彭州等地受灾较为严重,当地不少居民在变起仓促之际来不及与亲友汇合便外出躲避,事后被安置在临时集中安置点。根据各地派出所掌握的情况,目前仍有部分安置点的群众与家人失去联系,在自身安全得到保障的情况下,与家人团聚就成了他们最大的愿望。
目前,救援任务接近尾声,重建工作成为重中之重,建立寻亲网站刻不容缓。“警方本来就通过户口、身份证等证件掌握了最为翔实的人口信息,加上此前各区(市)县公安局均在受灾群众安置点设立了警务室,民警在前期工作中和受灾群众建立了联系,所以现在有能力为受灾群众的亲友提供这一服务。”
治安防范人口管理处副处长侯明清说,目前成都警方已经掌握了16000多名受灾群众的信息,但本着“不能有丝毫差错”的原则,其中部分信息还需进一步核实,估计在6月2日中午警方将首批推出6000人名单,公布在成都公众信息网上,之后每天都会更新。据了解,凡是跨区安置救助、异地就医的人口信息采集工作,将在6月5日之前完成录入。截至6月12日,各派出所必须完成所有安置点和医院的受灾群众的信息采集工作,并上网公布。
三、公布信息同时保证隐私不被泄露
在警方启用的“灾难信息管理系统”上,民警需要采集的受灾群众人口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码、年龄、性别、户籍地址、照片等常规项目,以及所在安置点、受灾或获救地点、联系电话、身体状况等新增内容,其中“相关信息”一栏还将填写受灾群众所在的帐篷或板式房编号。
侯明清说,届时这些内容会链接在成都公众信息网上。网民只需登陆网站,输入需要查找的亲友姓名和年龄段(如40-50岁),就可以精确查找相关信息。“但我们并不会将所有信息一并公布,比如身份证号码、婚姻状况等涉及隐私的信息将会被屏蔽。”侯明清解释说,相比之下,对群众所在安置点、健康状况等亲友极为关心的问题,警方将一一发布,并做到“情况有变,立即反映到网上”。
为此,成都市各派出所民警接到严令:加大信息采集力度,一旦安置点人员投靠亲友或迁离他处,须立即更改原有数据。
四、向成都公安致敬,愿更多家庭早日团圆
看到成都公安开通“寻亲网站”真的觉得非常欣慰,我们的公安部门的确想人民所想,为灾区人民办了件大好事,成都公安的举动非常值得敬佩。
同时,希望在成都公安开通“寻亲网站”后,配合“寻亲热线”电话,看到本博文的网民能向更多的人宣传,让心急如焚的寻亲的人们能充分利用它们,让更多的家庭能早日团圆。
心系灾区,天佑中华!
科技助力,网站显威!
推荐“科技抗震”系列博文:
高科技“天眼”监测堰塞湖显威
(2008-06-02 13:02)
应发挥B2B优势助救灾物资采购
(2008-05-26 13:06)
令人折服的GPS调度救护车救援
(2008-05-22 08:08:06)
抗灾赋诗、祈福、寻亲、歌曲成网络热点
(2008-05-21 09:13)
纪念大地震:如果时间能倒流 (2008-05-20 09:36)
全国哀悼:逝者安息,生者坚强
(2008-05-18 19:03)
遥感卫星与航拍照片抗震显威力
(2008-05-18 09:34)
国外高科技防震救灾一览
(2008-05-16 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