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上周末,《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的工作宣告结束。据了解,此次公开征求意见共收到数千份的意见与建议,其中,“一人一手”、“市值配售”等“老问题”依然是个人投资者最关注的。
投资者之所以对“一人一手”、“市值配售”情有独钟,是因为投资者认为“一人一手”、“市值配售”更能提高中小投资者的中签率,更符合此次发行制度改革管理层提出的“更加重视中小投资人的参与意愿”的精神,更有利于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所以,尽管在证监会在公布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的同时明确表示“一人一手”
不具有可操作性,“市值配售”针对性不强,但在征求意见的过程中,“一人一手”、“市值配售”仍然是个人投资者最希望的。
不过,但要推出“一人一手”或“市值配售”显然面临着来自机构方面的阻力。在《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的征求意见工作进入尾声以及进入意见整理阶段的情况下,机构投资者仍然还在竭力反对“一人一手”、“市值配售”。6月4日,中金公司资本市场部负责人在接受有关媒体记者采访时,就再一次重复了证监会新闻发言人的观点,认为“一人一手”、“市值配售”不可行;6月7日,国元证券副总裁高新在接受有关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一人一手”和“市值配售”不可行。
“一人一手”和“市值配售”真的不可行吗?答案是否定的。一些机构之所以打压“一人一手”、“市值配售”,原因就在于“一人一手”和“市值配售”危及到它们的切身利益。根据《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不论是“任一股票配售对象只能选择网下或者网上一种方式进行新股申购”,还是规定网上单个申购账户申购的上限原则上不超过本次网上发行股数的千分之一,这样的规定,机构投资者都可以通过多账户来应对。但“一人一手”、“市值配售”,机构投资者不能“多吃多占”了。
当然,在目前的新形势下,“一人一手”和“市值配售”确实存在一定的弊端。比如,“一人一手”的配售问题,目前,沪深两市开户数已经过亿,考虑到沪深两地重复开户因素,沪深两市各自的开户数也在5000万之上,很少有一家公司发行的股票数量可以满足“一人一手”的要求。又如,“市值配售”,由于股改后所有上市公司股份都是流通股,都能参加配售,这样新股配售难免会“便宜”了大股东,而中小投资者未必能从中受益。
但这个问题显然并不难解决。目前的新股发行有网上发行与网下配售两部分组成。管理层大可将网上发行设置为个人投资者申购专场,而将网下配售面向所有的机构投资者,同时规定网上网下的新股份额分配比例各占50%。这样在网上发行中,就可以面向个人投资者实行“一人一手”、“市值配售”了。虽然按“一人一手”来配售股份面临着新股发行份额不够的问题,但我们可以把“一人一手”的配售改为“一人一手”的申购。在新股额度足够大时,就是“一人一手”的配售,而在新股额度有限时,实行“一人一手”申购。同时,为了避免出现“全民开户申购高潮”,规定参与网上申购的账户,其股票市值不少于1万元。这样的“一人一手”申购,还有什么问题吗?
http://epaper.thebeijingnews.com/xjb/html/2009-06/09/content_367632.ht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