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假如周蔷的“老鼠仓”会打洞

(2009-05-18 06:57:25)
标签:

股市监管

周蔷

老鼠仓

股票

 

    融通基金涉嫌“老鼠仓”事件终于有了初步结果:证监会于5月12日认定此案是基金公司从业人员的“个人行为”,“老鼠仓”事件的主角张野随后被融通基金公司除名。

    从4月7日媒体报道融通基金涉嫌“老鼠仓”,到5月12日证监会给出初步调查结论,前后只有25个工作日。由此可见,此案充分反映了证监会在加强股市监管上的高效率。

    不过,证监会的调查之所以如此高效,也与本案“老鼠”作案的技术含量太低,将自己完全暴露在监管者面前有关——周蔷的“老鼠仓”追随融通旗下新蓝筹基金、通乾基金三年多,时间之长实属少见,而且周蔷的“老鼠仓”相继出现在4只股票上,贪吃上瘾,以至终于露出马脚。此外,周蔷的“老鼠仓”还以十大流通股股东的面目出现,未免过于胆大嚣张。正是因为以上种种原因,“老鼠”才很快被捉。

    但不是所有的“老鼠仓”都如周蔷般明目张胆,将自己暴露在众人面前。实际上,随着监管力量的加强,“老鼠”正越来越精明,越来越隐蔽。假如周蔷这只“老鼠”会打洞——不是只使用“周蔷”一个账户,而是分别使用张三、李四、王二麻子等不同的账户,分别出现在不同的股票里,那么,这个“老鼠仓”就很难被媒体发现了;或者周蔷把投入到“老鼠仓”中的资金量减少一些,不出现在十大流通股股东的行列中,也就不会如此引人注目了;再或者,周蔷在操作上增加一些灵活性,每到季末就抛空股票,或抛售部分股票,使自己不出现在流通股股东的名单里,或使自己的排名不那么靠前,就可以避免引起市场的关注。

    对于那些想方设法逃避监管的“老鼠”们,以上的种种操作手法还只是“小儿科”而已,算不上什么“高明”的手段。所以,如何抓住那些会打洞的“老鼠”,无疑是摆在监管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老鼠仓”的监管问题上,监管部门任重而道远。

   http://epaper.jinghua.cn/html/2009-05/18/content_421934.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