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鼠仓事件”不只是“个人行为”

(2009-05-19 08:25:05)
标签:

老鼠仓

股市监管

股票

             

    备受关注的融通基金涉嫌老鼠仓事件近日终于有了初步结果。5月12日,证监会首次对该事件表态,认定融通基金案是基金公司从业人员的“个人行为”。
 
    融通基金的“老鼠仓事件”属于“个人行为”,这个结论是在人们的预料之中。毕竟“老鼠仓”是见不得光的,不可能是基金公司做出的集体决定,也没有哪家基金公司会无知到做出这种决定的地步。

    “老鼠仓事件”属于“个人行为”是没有异议的。但是“老鼠仓事件”又绝对不是单纯的“个人行为”。实际上,在“老鼠仓事件”背后,所反映出来的是整个基金业乃至中国股市的生存环境问题。

    最新的报道显示,原被称为“某从业人员”的老鼠仓案主角被证实是融通深证100和融通巨潮100两只指数基金的基金经理张野,张野能够成为“老鼠仓事件”的主角,当然与其基金经理的身份有关。如果张野只是一名普通投资者,他能为“周蔷”提供内幕消息吗?而既然如此,融通基金公司又是如何来约束自己的基金经理的呢?更加蹊跷的是,张野虽然是“老鼠仓事件”的主角,但“周蔷”却并不是张野旗下基金的老鼠仓,而是融通基金旗下另外两只基金会老鼠仓,张野又是如何掌握其他基金的建仓和减仓动向的呢?这显然不是张野的“个人行为”。

    不仅如此,作为“老鼠仓”周蔷来说,自2006年以来,就与融通旗下融通新蓝筹基金、通乾基金共同出现在新中基、海南海药、川化股份和广州冷机的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中,获利近2000万元。据悉,周蔷入市时机非常蹊跷:要不是在其买入后不久融通系基金开始大举进驻,从而拉升股价;要不就是其精准抄底融通系的被套股,而融通系随后也开始奋力“自救”。而这样的事情竟然在多只股票上发生,而且时间也长达三年之久,直到今年4月才被媒体曝光。作为融通基金公司来说,难道其内部就没有监控机制?

    在“周蔷”这个老鼠仓之外,张野乃至融通基金公司及整个基金业还存在多少老鼠仓,这同样是一个谜。周蔷被发现是因为其多次与融通旗下基金同时跻身十大流通股股东的缘故,这应算是一只“大老鼠”,如果是一些“小老鼠”,不会跻身十大流通股股东之列,那么其踪迹又如何能够被发现?这样的“小老鼠”谁能保证没有?谁又说得清有多少?

    所以,“老鼠仓事件”绝不只是单纯的“个人问题”,它所反映出来的是整个市场的环境问题。为什么“老鼠仓事件”屡禁不止,也许这个问题才是“老鼠仓事件”的关键所在。揪出“老鼠”固然重要,但从严处罚“老鼠”更加重要。因此,融通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张野在“老鼠仓事件”中的所作所为,所反映出来的更是基金监管这样一个重大问题,绝对不能因是“个人行为”而等闲视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