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今年以来,资产注入题材成了市场上最具魅力的题材之一,具有资产注入题材的个股受到市场的追捧。
资产注入题材受青睐决非偶然。因为在本轮大牛市中,上市公司的股价快速升高,股价的增长远远超过了上市公司业绩的正常增长。在这种情况下,要使上市公司的股价能够得以支撑,并能继续保持上涨之势,上市公司必须寻求外延性发展,来促进上市公司业绩的快速增长。也正因如此,资产注入题材便被市场挖掘出来,一些具有资产注入题材的个股也因此受到市场的炒作。如东方集团,今年年初的股价还不到9元,但在市场对其资产注入题材的炒作下,到今年8月7日——也即该公司重大事项公告停牌前最后一个交易日,其收盘价达到37.93元,涨幅达到了334.98%,远远超过了大盘同期102.29%的涨幅。
东方集团的资产注入题材缘自于该公司的股改方案。该公司的股改方案是2006年8月14日正式实施的。由于当时的股改方案,东方集团只是向流通股股东推出了每10股转增2.5股的对价方案。为了获得流通股股东对股改方案的支持,公司控股股东东方集团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东方实业”)遂作出承诺,将在公司股改实施后的12个月内进行资产重组,注入金融或能源、矿业类优质资产,以有效提升公司长期盈利能力。于是在12个月期满之际,这就有了今年8月8日开始的关于资产注入这一重大事项的停牌。
但经过了一个多月的停牌后,9月13日终于尘埃落定的东方集团资产注入一事无疑令人大失所望:东方实业将买了一个多月的银海金业51%股权原价转手给上市公司,作为对控股股东股改承诺的履行。该项资产账面值4187万元的资产,评估值达到2.57亿元,增值5倍。东方集团支付1.26亿元受让赤峰银海金业公司51%股权,获得的主要资产是一个正在勘探的银金矿。
尤其令人关注的是,该项资产与控股股东东方实业在股改承诺中所提及的“优质资产”的要求相距甚远。根据“关联交易公告”显示,截至2007年8月31日,银海金业净资产3990万元,主业收入969万元,营业利润417万元,净利润261万元。也就是说,东方集团花1.26亿元买来的资产,目前仅可贡献133万元盈利。按此推算的一年贡献也只有200万元,利润率不到2%。盈利能力之低下甚至远不如银行存款利率。所以,9月13日东方集团股票复牌后,股价出现了连续两个跌停板,9月17日是其股票复牌后的第3个交易日,当天在大盘大涨109.21点的情况下,该股仍然大跌5.37%,东方集团该项资产注入无疑令人失望至极。
东方集团资产注入的不良状况无疑为当前市场上红红火火的资产注入题材的炒作泼了一盆冷水,也为市场敲响了警钟。作为投资者来说,对资产注入题材充满了满腔热情,但最后控股股东注入的却是不良资产,这无疑给了投资者当头一棒!如此一来,谁来替上市公司资产注入的质量把关的问题,就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否则象东方实业这样的资产注入故事很可能还会继续上演下去。而且东方实业注入资产的诚意也是令人质疑的。不仅注入的资产不是优质资产,而且还是一个多月之前临时弄进来的,东方实业在这笔资产注入中,最多也就是起了一个二传手的作用,哪里是什么股改承诺的兑现呢?
因此,面对东方集团控股股东如此的所作所为,投资者在参与市场上资产注入题材炒作的时候,务必悠着点儿,以免被资产注入题材给“忽悠”了。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southnews/dd/nfrb/a18/200709180222.asp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