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26日上市,7月26日停牌发布定向增发事宜,9月4日公布定向增发方案并复牌,中国远洋在创下中国股市上市公司上市后启动第二次发行最快记录的同时;也对市场,对投资者进行了一次严重的误导。
投资者应该还记得今年6月份中国远洋发行与上市时的情形。针对该公司股票98.67倍市盈率的发行及上市后的暴炒,市场对中国远洋股票普遍表示质疑,持有该公司股票的投资者也纷纷在当时的“高位”卖出中国远洋股票。因为理性告诉我们,中国远洋股票创纪录的发行市盈率,上市后一度达到230倍的市盈率,都是缺乏投资价值的,这样的股票不值得持有。
但中国远洋如今进行的定向增发无疑扇了用脚投票者一记耳光。9月4日中国远洋股票复牌后的走势表明,此前所有的卖出行为都是错误的。因为通过这次定向增发,中国远洋将收购大股东的干散货船队资产,而这一资产目前有着相当高的景气度。根据中金分析师的分析,如果干散货船队资产注入中国远洋,将使公司2007年每股收益增厚0.29-0.48元;国泰君安则预计,收购完成后,2007年中国远洋的每股收益将为1元左右。因此,面对收购大股东资产后所带来的业绩大幅度提高,那么,中国远洋当初这8.48元/股的发行价格、上市后20元以下的定位,那又算得了什么呢?投资者抢着买进都要担心买不到了,哪里还有卖出的道理?所以,投资者倍感困惑的是,既然中国远洋的首发IPO与定向增发只相隔了一个月的时间,那么,中国远洋公司为何不将二者归并到一起来统一进行IPO呢?更加重要的是,中国远洋的IPO与定向增发,所采取的是“老鼠拉木锹——大头在后”的做法,先安排普通资产上市,然后再注入优质资产,这种做法,明显是对市场、对投资者的一种误导。
不仅如此,该公司在信息披露上也存在着信息披露不对称的问题。从中国远洋6月26日上市后的大幅高开高走来看,显然是有机构投资者有备而来。也许,我们不应该恶意地认为这里面存在内幕交易的问题,但中国远洋信息披露不对称的问题应是明显的。虽然中国远洋的招股说明书里表示:“中国远洋将选择在合适的时机收购集团公司的干散货和邮轮运输资产”。但这种“合适的时机”投资者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只要一个月的时间就到来了。而实际上,今年3月底,中国远洋曾在香港发布公告称,董事会正在与中远集团商讨对其散货船队可能的收购,当时董事会开始授权管理层进行可行性研究及相关准备工作。如果是根据这样的信息披露,或许投资者会更容易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但当时中国远洋还没有A股;而中国远洋A股招股时,招股说明书又并没有在重大事项说明中予以说明。所以,国内的个人投资者显然不会留意到这则信息披露。而作为机构投资者来说,则不难发现这则信息的存在。所以最后的结果是,中国远洋A股上市后,机构投资者有备而来,大肆抢筹;而中小投资者则胡里胡涂地缴了枪,这显然是由于中国远洋信息披露不对称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