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势迎新股 是喜还是忧
本文独家刊载于易阔每日财经(www.yikuo.com)
最近几年,“低调迎新”似乎成了中国股市的一大特色。每逢新股发行,股指都退避三舍:原本上涨的股指,因为新股发行而转为下跌;原本下跌的股指,因为新股发行而变得急挫起来。因此,对于新股发行,市场往往都是谈虎色变。而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为投资者要申购新股,所以要抛售老股,抽调资金;另一方面是新股发行带来的扩容压力让投资者在心理上感到恐惧,从而造成投资者场内资金的抽逃,而场外投资者则对此保持观望。也正因如此,“低调迎新”似乎成了股市的一条定律。
但这条定律,在今年的股市里却失去了功效而不再灵验,取则代之的却是“高调迎新”、“强势迎新”。面对新股发行重启的消息,面对新股发行的正式启动,面对大型航母股的发行,股指不仅没有后退,相反却是急流勇进,甚至是在股指下跌的情况下,新股发行的消息反倒令股指不跌反涨,新股发行不但不是利空,反倒成了刺激股指上扬的利好因素。比如,在今年的新股发行中,至少有这样几个经典时刻是值得我们铭记的。
首先,新老划断消息的出台,刺激股指奋力上扬。从去年四月底以来,由于股改的原因,国内股市的新股发行与再融资全面叫停。经过一年的股改,到今年四月底,也即是股改一周年的时候,管理层宣布了新老划断的消息。作为新股发行与再融资的重启,按照过去的惯例,这显然是重大利空。然而,今年的市场却把新老划断的消息当成了重大利好来对待。“五一”黄金周后股市复牌,大盘疯了似的上涨,硬是把大盘从1400点附近,一气呵成地拉到了1678点,大涨了近20%。
其次,是中工国际的发行。中工国际是新老划断后发行的第一只股票,也是全流通第一股。也正因如此,当时人们对中工国际发行时大盘的强势迎新更多地是从对全流通第一股的追逐与炒作的角度来看待的。当时由于大盘的涨幅较大,所以在股指上摸1678点后,出现了盘整与回调的走势。然而,5月25日,在中工国际作为全流通第一股发行的消息浮出水面后,股指迅速止跌回升。中工国际的网上发行日是6月5日,但在其发行的前一个交易日,也即6月2日,股指又再次创出今年的新高点1695点,成为名符其实的“高点迎新”。
其三,是“十一连阳”迎接中行的发行与上市。作为新老划断后的第一只大型航母股,中行的发行还是给市场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市场的走势也因此表现出一定的戏剧性。先是在中行上会消息的打压下,股指于6月7日暴跌89点。随后又夹杂着工行发行上市的消息,股指再次下行,到6月14日最低下跌到1512点。就在投资者以为中行发行又将重复“低调迎新”历史的时候,面对中行进入发行阶段,尤其是中行将于6月23日网上发行,从6月15日开始,股市一改前期回落的走势,罕见地拉出了“十一连阳”的走势,不仅强势迎来了中行的发行,甚至还高调地迎来了中行的上市,迎来了中行上市的大幅高开。
其四,高调迎接工行的发行与上市。由于工行的发行规模两倍于中行,所以工行发行对市场的影响也比中行深远。大盘自中行上市创出1757点的高点后,便阶段性见顶回落,中途又遭遇工行发行与国航发行消息的打压,所以到8月7日,股指回调到1541点。然而,从8月8日起,股指一路稳步攀升,到昨天(10月24日)再次创出5年来的新高点1805点,而且大盘也是5年来第一次收盘站在了1800点之上。而工行的网上发行是10月19日,工行的上市则安排在10月27日。因此,工行的发行与上市再次得到了大盘的高调迎接。
大盘为什么会走出这种强势迎新股的走势来呢?笔者以为其原因大致有这样几点。第一,今年以来大盘的总体走势强劲,被认为是一种牛市。而牛市往往具有放大利好、缩小利空,甚至把利空也当利好对待的特点。因此,新股发行虽然在熊市以及平衡市里被认为是洪水猛兽,但在上升的市况下,特别是在牛市的环境里,其负面影响往往会被人们所忽略,相反人们会把它当成利好。第二,舆论方面的正面引导也减轻了投资者对新股发行的恐惧感。因为新老划断以来,媒体方面一直都在强调优质公司发行、大蓝筹股的发行将会给市场带来积极的影响,给投资者带来良好的回报。所以在投资者的眼里,新发行股票的公司都成了优质公司与大蓝筹公司的象征。第三,管理层积极发展机构投资者队伍,对新股发行起到了积极作用。它不仅给市场带来了大量的资金,而且尤其重要的是,机构投资者由于资金庞大,往往适宜于在大盘指标股中进出,因此,这也带来了指标股的受宠。这也是造成股市强势迎新的重要原因。第四,是政策之手的调控。一方面是管理层对新股上会、发行与上市的频率进行调节,用以引导市场;另一方面是每到关键时刻,总有神秘资金挺身而出,进而引导市场。
那么,大盘强势迎新股,是喜还是忧呢?笔者以为有喜有忧,喜中有忧。
先说喜。一喜,大盘强势迎新股,有利于新股的发行上市,这是股市的融资功能走向正常化的一种表现。毕竟,股市不可能不进行融资,因为融资功能是股市的基本功能之一。如果股市失去了融资功能,那么,股市很难被认为是健康发展的,不排除被边缘化的可能性。而且,从股市本身的发展来看,让优质公司发股上市,迎接大蓝筹公司上市,也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为投资者带来新的投资品种,并增加股市的投资回报。所以,股市是不应该拒绝新股发行的,更不应该拒绝优质公司、蓝筹公司的发股上市。因此,从这个方面来看,大盘能够强势迎新,实在是一件好事。二喜,投资者可以不受新股发行的影响,安心地炒作个股。在“低调迎新”的时候,每逢新股发行总会给大盘带来负面影响,影响其他股票的炒作,因此,投资者在炒作个股时,不能不时时提防新股发行对个股炒作的影响。但“强势迎新”则不同,因为新股发行不会对大盘构成负面影响,所以投资者大可不必考虑新股发行的因素,而一心一意地研究自己关注与炒作的个股,不至于一不留神,就被某只新股发行的消息打一个措手不及。
再说忧。一忧,加大市场扩容的压力,甚至令某些高层人士或上层人士不能冷静地看待问题,进而误导市场。由于强势迎新,这表明市场的承接力很强,因此,管理层加大加快新股发行的力度这是必然的,这无形之中就加大了市场扩容的压力。而这种强势迎新的局面,又往往会令某些高层人士或上层人士欣喜若狂,失去理性。比如最近中国人民大学证券研究中心主任吴晓求就表示,A股市场需要至少50家“工行”上市。我的天,这不是要股市的命吗?虽说目前的股市很强势,但你真发50家“工行”试试,那还不马上就把股市搞得崩盘了才怪!因此,如果是从短期来看吴晓求这话,那纯粹是胡说八道,居心不良!二忧,新发公司质量难有保证。由于强势迎新所带来的新股发行频率的加快,这难免会让新股发行出现鱼目混珠的局面。而如果新股发行的质量不能保证,这无疑是为股市安下了一颗定时炸弹。三忧,强势迎新会带来新股发行价格的高企,带来新股上市的过分高开。新股发行价格的高企,必然会降低股票的投资价值,降低投资者的投资回报。而新股上市的过分高开,又会增加二级市场的投资风险。比如中行上市后的高开低走,套牢二级市场投资者无数。所以,强势迎新固然是好事,但管理层还是应该合理安排新股的发行节奏,同时应严把新发行股票公司的质量关。而作为投资者来说,更要保持一份理性,对于新股上市,不要在二级市场上过份追高,以免遭受被新股上市套牢之苦。
http://www.yikuo.com/news/2006-10-25/1211_1161760793906.jsp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