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流通成为大股东的“双刃刀”
本文独家刊载于易阔每日财经(www.yikuo.com)
对于广大的中小投资者来说,股市是把“双刃刀”。投资者在股市里炒股票,搞得好可以赚钱;但搞得不好,就要亏本,甚至是要亏大钱。并且,中小投资者在股市里炒股,亏钱的日子往往比赚钱的日子多,亏钱的投资者也比赚钱的投资者多,所以,股市这把“双刃刀”通常是把中小投资者割得伤痕累累。
而大股东显然不受此伤害,股市是大股东的提款机。大股东们或玩空手道,或玩以小博大,或玩“掏空”的把戏,股市的财富因此而源源不断地流向了大股东的荷包。
不过,伴随着股改的进行,这样的美好岁月,或许将一去不复返了。当然,由于股改不彻底、非流通股股东支付股改对价比例严重偏低的原因,也由于大股东、发起人股东的持股成本与一级市场新股发行价格严重脱离的原因,我们不能排除股市仍然是大股东提款机的可能。但我们也要看到,毕竟股改了,股市毕竟进入了全流通时代,股市里的一些游戏规则也在发生改变。在这种全流通的规则下面,大股东固然还可以索取与得到某些利益,但同时它们同样也有可能会付去或失去某些权益。因此,全流通规则下的股市对于大股东来说,同样也成了“双刃刀”,就看大股东如果来驾驭了。
全流通带给大股东的好处是有目共睹的。正所谓无利不起早,大股东之所以愿意通过向流通股股东支付股改对价的方式来获得所持非流通股股份的流通权,当然是有利益可图,否则,这大股东就不会做这种只有付出而没有回报的“傻事”了。而从目前来看,我们可以感觉得到的好处至少可以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可以盘活大股东的资产,尤其是大股东所持有的非流通股股份。在股权分置的条件下,大股东所持的股份属于非流通股性质,是不能上市流通的;即便是转让,那也手续繁琐。但全流通了,大股东所持的股份只要符合流通的条件,随时都可以通过市场来上市流通。
第二,大股东所持股份会大幅度升值。大股东所持股份虽然不能说不值钱,但其成本之低廉却是事实,有的甚至还是零成本。但这样的股份上市流通后,却按市场价高价套现,其升值幅度之巨大,显然不是一般的正常投资可比。大股东因此可以狠狠地赚上一笔巨资。
第三,也为大股东的金蝉脱壳创造了条件。由于大股东所持的股份是上市流通的,大股东想脱壳的时候,就可以将股份套现走人。即便是转让,由于股份已经可以上市流通,那转让起来也容易得多,大股东也可以一次性将所持股份转让给其他有意介入上市公司者。如,苏泊尔的大股东苏增福、苏显泽父子,就通过股份转让将大股东的位置交给了法国SEB集团,一旦该转让获得批准,苏氏父子他们就可以全身而退了。
当然,对于大股东来说,也有不利的一面。比如,再融资,大股东往往要以身作则,起表率带头作用。其实,在股权分置的年代里,大股东只需要投投票,就可以把上市公司再融资的事情敲定了,然后就只管收银子。但全流通了,大股东不仅要投票,同样也得掏荷包。虽然这种掏荷包买进的股份将来赚钱的可能性很大,但与以前的玩空手道赚钱相比,“含金量”显然少了不少。
当然,全流通对于大股东“双刃刀”的属性显然并不仅仅只是表现在再融资问题上,这种“双刃刀”的属性其最大的表现,是在股权的争夺上,是在大股东位置的争夺上,弄不好,这第一大股东的位置就莫名其妙地被别人取代了。比如,最近一个时期,G武商的第一大股东武汉国资公司就遭遇到这样一场危机。
本来,按股改之前武汉国资公司所持有的股份计算,武汉国资公司持有G武商的股份1.5亿股,占G武商总股本的29.75%,拥有这一比例,对于武汉国资公司来说,或许是相对安全的,并不会影响其相对控股的地位。然而经过股改后,武汉国资公司送出了6352万股的对价,从而使得其持股下降到了8740万股,仅占G武商总股本的17.23%。如此一来,这就给G武商最大的流通股股东银泰系以可乘之机。本来,最近一年来,银泰系就通过大宗交易在二级市场上大量增持G武商的股份,而在武汉国资公司所持G武商的权重大幅下降后,银泰系自然也就有了夺位的想法。于是,我们看到,银泰系不仅发起召开了G武商2006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提出了《关于免去胡波先生董事职务的提案》、《关于增选周明海先生为董事的提案》;而且在9月21日的临时股东大会召开之前,又由银泰系一致行动人的三股东提出了《关于重新议定1995年1月14日武汉武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武汉广场管理有限公司签订的租赁合同的议案》。并且,银泰系还于9月16日发布增持公告称,银泰系因两个一致行动人各增持G武商A股权,致使银泰系合计持有G武商A股权达到20.24%,从而再次超过武汉国资公司,成为G武商A第一大股东。银泰系“夺权”的意图终于大白于天下。当然,武汉国资方面也不是吃素的,不仅有G武商的董事长王冬生以辞职相威胁;而且武汉国资公司还抢在临时股东大会召开的前一天即9月20日,再次发布公告称,截至9月19日,武汉国资及其一致行动人天泽控股有限公司以22.68%的持股比例,超过银泰系20.24%的持股,重新成为G武商A第一大股东。虽然在21日的股东大会上,武汉国资与银泰系双方互有胜负,但双方对第一大股东位置的争夺并未因此而停止。9月27日,武汉国资公司、武汉华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及天泽控股有限公司共同发布了对G武商的详式权益变动报告书。但就在此前一天,G武商二级市场的交易又再次出现大宗交易,成交量为880万股,占G武商流通股总数的3.19%。如果该笔交易系银泰系所为,那么,G武商的第一大股东又要易主了。因此,对于G武商以前的第一大股东武汉国资公司来说,全流通没给它带来甜头先让它尝到了苦头,如果武汉国资最终不能在这场第一大股东的争夺战中胜出,那么,武汉国资拟将G武商、G中百和G中商三大武汉本土商业上市公司重组为武汉商业集团的计划就要泡汤了,而这样的结果该不是武汉国资公司方面所愿意看到的吧?
其实遭遇这种夺权困境的还不只G武商一家。如9月25日传出的思源电气并购平高电气一事,同样让平高电气的大股东平高集团很是被动。因为9月21日,思源电气与科瑞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亚太世纪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三方框架协议。根据这个协议,科瑞集团将所持平高电气7348.25万股中的5961.2万股转让给思源电气,北京亚太将所持平高电气5038.8万股转让给思源电气。若受让成功,思源电气将因持有30.12%的股份而成为平高电气第一大股东,原来第一大股东的平高集团因22.71%的持股而退居次席,科瑞集团则以3.80%的余股位居第三。如果这一协议被批准的话,那么作为平高电气原来的第一大股东平高集团来说,也就是在一夜之间被人莫明其妙地夺了权,甚至就连抵抗的机会都没有。而这一点大概也是全流通之前的平高集团所没有想到的吧。因此,全流通对于武汉国资公司与平高集团这样的大股东来说,成了一把名副其实的“双刃刀”,危及到他们的利益安全。
不过,对于资本市场的发展来说,全流通后的中国股市这才有了点真正象是个资本市场的样子了。因为资本市场本来就应该是“双刃刀”,有能力者你就来驾驭它;没有能力者你就被它所伤害,以至淘汰。这既是大自然的法则,也应该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法则。
http://www.yikuo.com/news/2006-09-28/1211_1159425564812.jsp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