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厦风情(4)-- 胡里巨炮
标签:
厦门胡里山炮台黄龙旗旗斗剑泉炮王 |
分类: 游记 |
胡里山名为“山”,其实只不过是海边的一个小土包。大约当年的军舰吃水较浅、吨位也小,舰炮的射程也不远,必须靠近岸边才能发动攻击,所以用来还击的岸炮也就不需要架设在太高的地方。再说了,海岸线上也没有什么高山,要是架在现在的炮台那儿,估计炮弹都得落在厦门市区了(胡里山的克虏伯巨炮的极限射程也就一万米)。
站在炮台的最高点眺望,隐约可见金门岛。
整个景区有很多东西是后来造的:
据说是最大的黄龙旗。比较特别的其实是旗杆用的是中国特有的“旗斗”的设计(就是三国里典韦单人竖旗斗的那个东东)。这附近还有一片“硃批折(片)”的雕刻区,把光绪年间所有关于胡里山炮台的奏折、附片都刻了出来,每件都有“硃批”,名为皇帝御笔,其实都是“秉笔太监”代劳的。
名为“剑泉”,不知道是哪位名将渴得不行了结果一舰劈下去石头缝里就迸出清泉之类的典故。
强调是岸炮,难不成还有更大的舰炮?
炮身理论上可以旋转360度,但实际上炮台的开口只有60度左右。
这尊巨炮最大的战绩是曾经击沉过一艘日舰,现在还保存了打捞上来的日舰上的舰炮作展示:
搞笑的是这个展区的中英文标识都是“击沉日舰陈列”,唯有日文标识是“日舰遗留物展示”...
另外每天炮台还有两场防清军的炮兵操练表演,下午的是4点钟,有兴趣的可以掐着点儿去。
总的来说,这个炮台景区建设得不太好,主题不够突出,军事历史和风景园艺掺杂在一起。新加坡的圣淘沙岛上的西乐索炮台(Fort Siloso)虽然名气没有胡里山大,但勤勤恳恳地收集了很多与东南亚地区要塞炮台有关的史料、照片甚至实物,展厅布置得也好得多。胡里山的一些展厅看起来很像是学西乐索的(比如都有会说话的蜡像向游客作介绍),但学得显然还不到家。
外一则:偶然发现这里也有跟我家乡一般的陋习--拿陈年墓碑来铺路...
福建游记系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