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慷慨陈词”之二:换位思考的本质是将心比心
(2013-12-11 11:22:05)
标签:
杂谈 |
分类: 政经类 |
“慷慨陈词”专栏之二
换位思考的本质是将心比心
襄阳
来源:襄阳日报2013年12月11日
近段时间以来,中央、省、市媒体纷纷在显著位置报道襄阳开展的“假如我是服务对象”大讨论活动,对本次大讨论活动取得的成效予以充分肯定。大讨论活动背后的“换位思考”理念为何能让各类媒体再一次聚焦襄阳?这主要是因为“换位思考”理念引发了人们的心灵共鸣,并对改进实际工作与改变现实生活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换位思考,就是放在对方的位置,站在对方的角度来考虑问题。通俗而言,其本质就是将心比心、以心换心。这看似一个简单明了的道理,但却常被人遗忘或忽略。很多人总认为别人不理解、不体谅自己,其根源是自己很少想到或者真正做到理解、体谅别人。
换位思考不仅是一个理念问题,还是一个能力问题。古语云:“要想好,打颠倒”。“假如我是服务对象”大讨论就是积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开展“打颠倒”思想大解放活动。其核心目标是为了增进对沟通对象的理解,减少误会与争辩,从而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解决实际问题,实现人际关系和谐相处。对于党员干部而言,换位思考是一把深入基层、融入群众、化解难题的金钥匙,是衡量评价领导管理能力与水平的重要指标。
换位思考不仅与党员干部密切有关,也与人民群众紧密相连。在这个贫富分化比较严重、“仇富仇官”心态比较突出的改革转型期、矛盾凸显期,党员干部迫切需要换位思考,更好地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与此同时,人民群众也需要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从心灵深处摒弃“所有官员都是贪官”、“所有富人都有原罪”、“所有人都很自私贪婪”等极端思维,以信任、尊重、友好、善良的心态去为人处世,理解和支持党委、政府工作的开展,从而凝聚发展合力。
12月5日,95岁老人曼德拉的逝世,立即成为全世界的新闻头条。各国领导人纷纷在第一时间对曼德拉的逝世表示哀悼。在人口70亿的地球上,在当下这个多元化的世界里,曼德拉之所以能这样牵动人心,之所以能在生前死后得到如此普遍的、共同的尊敬和怀念,之所以能成为世纪伟人,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为追求民主、自由和平等做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二是道德高尚的人格情操,特别是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的宽容、仁慈与大爱。
作为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曼德拉在总统就职仪式上如是说:“我们要把南非建设成这样一个社会:它是所有南非人,无论是黑人还是白人所共有的;人们可以自由行走,内心没有恐惧;确保每个人享有不可剥夺的尊严,总之是一个与世界和平相处的彩虹国家。”
作为反种族隔离斗士,曼德拉曾表示:“自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的人民任何一个人身上戴着枷锁就等于所有人身上都戴着枷锁,而我的人民身上都戴着枷锁也就等于我的身上也戴着枷锁。”
这些充满唯物辩证法、充满人间大爱的言语,无不影射出“换位思考”的思想光芒,无不彰显出曼德拉“把灵魂置于高处”的坚定信念——即便我们的“换位思考”不一定能换来“将心比心”,但我们依然不能放弃奉献的理念,不能停止善良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