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道的融合之道
(2011-11-27 22:30:52)
标签:
杂谈 |
分类: 思想类 |
《思想的力量》专栏
陈栋
中国茶道的融合之道
何谓茶道?茶道就是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增进友谊,修德美心,学习礼法,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是修身养性的有效方式。
中国是茶道的发源地,但是很多人并不了解茶道的最早记载与传播。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是在唐朝。唐人封演在著作《封氏闻见记》中写道:“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唐人吕温的《三月三茶宴序》对茶宴的优雅气氛和品茶的美妙韵味,作了非常生动的描绘:“乃命酌香沫,浮素杯,殷凝琥珀之色;不令人醉,微觉清思;虽玉露仙浆,无复加也。”这些足以证明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率先在世界上将品茶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
茶道的兴起与经济社会的繁荣密不可分。唐宋年间,社会安定,经济发达,人们热衷饮茶,并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流程十分讲究,产生了一些约定俗称的规矩和仪式。这些构筑了茶道、茶艺的基本格局,比如当时的茶宴就有宫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
中国茶道融合了儒、禅、道、真、静等多种元素,形成了全世界独一无二的茶道文化。其中儒家思想是主体。儒家主张在饮茶中沟通思想,增进友情,营造和谐气氛。儒家的中庸之道深刻地影响着茶道的发展。因为倡导中庸,所以儒家茶道强调欢快格调,寓意清醒、达观、热情、亲和与包容。
中国茶道自诞生起便与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千多年来,“禅茶一味”被广为传颂。其实,茶与佛教的最初关系是茶为僧人提供了无可替代的饮料,而僧人与寺院也有效促进了茶叶生产和制茶技术的进步。长此以往,禅茶之间找到了越来越多的思想内涵方面的共通共鸣。
中国茶道是雅俗共赏之道,道家学说为茶道注入了“天人和一”的哲学思想,并还提供了崇尚自然,崇尚朴素,崇尚真的美学理念和重生、贵生、养生的思想。道家讲茶道,重在“茶之功”,意在保健养生,怡情养性。。
中国茶道追求的“真”包含三重含义:一是道之真,即通过茶事活动追求对“道”的真切体悟,达到修身养性、品味人生之目的:二是情之真,即通过品茗述怀,使茶友之间的真情得以发展,达到茶人之间互见真心之境界;三是性之真,即在品茗过程中,真正放松自己,达到“无我”中放飞自我之境界。
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品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中国茶道正是通过茶事创造一种宁静的氛围和一个虚静的心境。当茶香静静地浸润人们的心田和肺腑时,心灵便在虚静中显得空明,精神便在虚静中升华净化。
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中国茶文化领域逐渐形成了四大中国茶道流派,但均是基于儒、禅、道、真、静的核心精神。贵族茶道生发于“茶之珍”,旨在炫耀权贵;雅士茶道生发于“茶之韵”,旨在艺术欣赏;禅宗茶道生发于“茶之德”,旨在参禅悟道;世俗茶道生发于“茶之味”,旨在享乐人生。可见,品茶有道,本质是人生有道,正所谓“茶如人生,人生如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