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艺的人生之艺
(2011-12-05 11:38:32)
标签:
杂谈 |
分类: 思想类 |
《思想的力量》专栏
陈栋
中国茶艺的人生之艺
何谓茶艺?茶艺是指饮茶的艺术,包括种茶、制茶、泡茶、敬茶、品茶等一系列茶事活动中的技巧和技艺。茶艺和茶道有何本质区别,一直是困惑许多爱茶者的问题。笔者的理解是,茶道是道,茶艺是术。换言之,茶道无形,茶艺有形;茶道重“内”,茶艺重“外”。其实,茶道与茶艺在本质上是一体的,倘若没有以茶艺为载体的表现形式,茶道精神就难以呈现。
茶艺的核心在“艺”,凭借习茶之艺,给品茶者带去美好的体验、永恒的记忆。茶艺的诞生与人们对品茶的环境和内容的高标准、高要求密不可分。自古以来,文人喜欢用茶来激发文思,道家喜欢用茶来修心养性,佛家喜欢用茶来提神助禅。人们对品牌环境与时机也特别讲究,比如,“披咏疲倦”、“夜深共语”、“小桥画舫”、“小院焚香”,便是品茶的最佳环境与时机。与此同时,在品茶过程中,人们追求“山水一体、天地和谐”、“寒夜客来茶当酒”的超脱境界。也正是人们对高雅情致的不懈追求,才催生了别具风味的中华茶艺文化。
中国茶艺萌芽于唐,兴盛于宋,改革于明,极盛于清,历史悠久,自成一体。经历一千多年的发展变迁,中国茶艺主要融合了中华民族中庸、德俭、明伦、谦和的特性,具体可以概括为四大特色:一是“酸甜苦涩调太和”的中庸之道;二是“朴实古雅去虚华”的行俭之德;三是“奉茶为礼尊长者”的明伦之礼;四是“饮罢佳茗方知深”的谦和之行。可以说,中国茶艺的背后是人生之艺,底蕴深厚,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选茶是茶艺活动的首要准备。历史上的名茶,藏匿于好山好水间,还需得到茶人品第、文人传颂后,方可为人所看重。比如,唐代皇帝爱喝阳羡茶,当时的名茶大多集中于风景秀丽的巴山蜀水之间和太湖周围的著名风景区内。选好阳羡茶是当时茶艺活动的第一步。
制茶是茶艺活动的情趣环节。古人制茶既是生产过程,又当作精神享受。因为人们可以是从制茶过程中体验到万物造化之哲理,体味到自制自食之妙趣。为了提升茶艺表演的艺术效果,茶圣陆羽着重改进烘茶,主张只取春芽,以蒸青法杀青,然后捣为泥,以圆模拍制成饼,最后穿孔,串为一气,温火焙乾,收藏备用。这些制茶工艺的改进,一度引领中华茶艺数百年。
茶艺表演是茶艺活动的文化延伸。沏泡好一壶茶不容易,演泡好一壶茶更难。运用选茶、辩水、选具、涤器、投茶等方法、技巧去沏泡茶叶,是茶艺表演的基本功。除了茶艺员娴熟的泡茶技术外,优雅流畅的肢体动作、符号语言与清新优雅的传统音乐、适时精辟的茶艺解说,也为观赏者营造了一种虚静恬淡、天人合一的品饮境界。欣赏茶艺表演表面上是在学泡茶、看表演,实则是在动静之间洞察万物玄妙、领悟人生哲理、感受人文精神,尤其是品读与茶道精神融为一体的、以“精、清、净、美”为核心内涵的茶艺文化。
当下兴起的新一轮“茶艺热”,不仅给中国茶叶的发展带来了难得机遇,也为茶道精神的弘扬带来了良好契机。为此,观赏茶艺、评价茶艺、学习茶艺的人越来越多。学习茶艺,关键是要把握好四个环节:一是学会鉴别茶叶,即掌握茶叶的识别、分类、品质特点、制作工艺以及选购、贮藏;二是掌握茶艺工艺,即理清茶艺表演的程序、动作要领、讲解内容以及茶具收藏与欣赏;三是精通茶艺礼仪,即了解服务过程中的仪容仪表以及茶事活动中宾客之间平等互敬、彼此沟通的服务要求与礼节规范;四是品读茶道精神,即深思品茶过程中的生活感触与人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