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下午,一段“摆摊老人被城管队员暴力执法”的视频在网络上引发广大网友关注。视频显示,一名穿着城管制服的男子走到车后打开后备厢盖,将秤拿出,掰断秤杆后将其扔在马路上,因为老人坐在了打开盖的后备厢中,男子将老人拎出并摔在马路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南通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决定对吴某的上述违法行为予以行政拘留十五日并处罚款一千元的处罚。(央视网9月16日)

吴某因暴力执法而受到了处罚,这是毫无悬念的必须。但存在悬念的是,吴某的身份为城管“协管员”,对于这样的身份算不算城管队员,在广大网友心目中这似乎又是一个悬而不定的问题。因为在过往的一些类似新闻中,当事方总是重点突出“协管员”的身份,似乎这个“协管员”身份就能说明这不算城管队员和城管部门的事,以此来开脱城管部门的大部分干系。
然而,这样的开脱是不能成立的,因为“协管员”行使的就是城管的工作,他在人们的心目中就是代表着城管部门,并且他们开着的执法车也都有着城管的清晰标识,而从服装上来看,也都是一样的制式服装。从这些层面的现实关系来说,他们的不同之处仅应表现在城管部门的内部,而不能表现于行使的公共执法中,因为“协管员”的具体工作也都是受控于城管部门,确切地说,就是由城管部门来安排的,因而从这些角度来说,执法中的“协管员”就是城管队员的同等延伸。
之所以要说一说“协管员”与城管部门的现实关系,是因为在以往的同类事件中最终被处理的仅仅只是“协管员”,一些深层的问题也都要由“协管员”来掩盖,“协管员”就成了被处理的最终句号,而对于后面城管部门的管理者或城管队员,却鲜有受到严重处理的。换言之,“协管员”就成了城管部门的“挡箭牌”,将再多再大的责任都一股脑地推到“协管员”身上,这整个处理过程就是一个“丢车保帅”的操盘过程。
但关键是,这样的“丢车保帅”是人为地掩饰了城管部门管理中和城管队员身上存在的巨大漏洞和问题,而只要这些管理的漏洞和问题还存在,那么全盘工作就不可能得到提高。虽然处理了“协管员”,但根本的原因没有找到,这其实等于做了个无用功,但更可怕的是,城管部门不是没找到原因,而是根本就没有去找,是将漏洞和问题掩盖下来,一切都仅仅处理到“协管员”为止。
很多地方的城管也都出现过只处理“协管员”的问题,在不同的地方好似在重演同一出戏,显然,这出“丢车保帅”的戏比较好演,成本也较低,处理个“协管员”就保了个全盘太平,这省去了管理制度的运行,但省不了的是整体工作的原地踏步。
因此,对于江苏城管“协管员”拎摔老人的事件,不仅要依法严肃处理那位“协管员”,同时还要深挖整个该城管部门的管理漏洞和存在问题的根源。将背后的深层问题找出来,这比处理一个“协管员”付出的勇气要大得多,但也正是因为如此,全盘整体的城管工作才会大幅提高,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市场服务于百姓,才能提升自己的正面形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