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考入刑”第一枪:铲除利益链才是硬道理
标签:
替考入刑第一枪利益链条教育时评 |
7月15日,北京,一个因家事繁忙没时间复习,一个打算拓宽一下自己的知识面,基于这样的初衷,当王某让李某替其考试时,李某没做过多犹豫就答应了。王某和李某因犯代替考试罪,被门头沟法院分别判处罚金两万元。这是“替考入刑”以来,北京宣判的首例高自考替考案。

这个案子的来龙去脉非常清晰也非常简单,两人是朋友关系,所以当王某向李某提出替考要求时,李某没做过多犹豫就答应了。由此可以看出,这是朋友义气的一种表达方式,也是在朋友义气的绑架之下,对法律的一种冲撞方式,只要朋友提出要求,就会得到另一方的全力响应。这看起来貌似是在给朋友帮忙,但其实是帮了个倒忙,在这起案子中,既是李某害了王某,也是王某害了李某。
不管是什么关系,哪怕是最好的朋友,相互之间也应当存在一条界线,那就是法律的红线。如果突破了这条红线,而用义气去绑架友情,其实友情也将不复存在。因为在现代社会文明中,每个人都首先应当是法律的信仰者,法律是人与人交往的共同前提,更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共有契约。只有在这样的法律信仰中,公平正义才能充分保障到每一个人。因此,遵守法律不但是社会成员的基本底线,而且也是人与人交往的最高文明方式。
这个案子的来龙去脉非常清晰,也非常简单,但是还应当看到,更多替考案却较为复杂。在一些地方的替考案中,并不只是简单的二维关系,而是一种社会多维关系的组合。从每一起替考案中,都能看到其背后缠绕的利益链条,其中每个环节都有着明码标价,在这样的利益链条上,寄生着诸多“枪手”,但他们并不是这个顽症的主因,而最大的病灶则在于这条完整的利益链条。
由其是在一些并不被人关注的普通考试中,不仅存在着职业化“枪手”,而且还存着着职业化卖题现象,这里边本身就有着里应外合的潜规则。尽管这些考试不如国考那样惹人关注,但这才是最可怕之处,因为当人们面对一种潜规则见怪不怪,并普遍存在的时候,也是对社会公平伤害最大的时候。
这起案子是“替考入刑”以来,北京宣判的首例高自考替考案,法律给出的这第一枪意义非凡。但很显然,这只是各类有损公平考试的冰山一角,而如果背后的利益链还在疯长,那么各种各样不公平的考试就还会接踵而至,这对实现社会公平,会带来至深至远的伤害。因此,“替考入刑”,虽然成为了法律层面的必然之举,也确实打响了第一枪,但关于考试公平的多维化问题并不能停止于此,而对背后利益链条的铲除,才是配合法律的硬道理。
关注《力量时评》公众微信号LLSP-A 或扫二维码,内容随时更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