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驴友玩“失联”公共资源恶意戏弄旅游时评 |
5月3日,27岁的江苏无锡小伙邹明等5名驴友相约到黑竹沟游玩探险,其中一人摔伤后,一行人下山。6日,邹明再进沟,当晚失联,多方搜救未果。23日,在邹明失联17天后,家人在拉萨找到了他。原来,这一切是他半年前就已预谋好的一次“失联”。25日,黑竹沟景区管委会向邹明下达一份告知书,拟对其处以1000元的行政处罚,同时向其追偿共计63000元的搜救费用。(新浪综合5月27日)


近几年,已经看到了多起关于出动直升机为个人登山者救援的新闻。据专家讲,一驾普通的直升机,一个小时的成本就需要3万元,而每次这样的救援都要用几个小时才能完成。回到消防部门也是一样,在一些人遇到险情时,就会拔打消防部门的电话,但这同样也存在着不为人知的社会成本。然而最关键的是,现实中这样的情况越来越多,作为国家公共资来说,首要任务就是要保障公共利益的需求,但为数不少的对私人救援,就意味着公共资源对公共需求的“脱岗”,这本身也是一种潜在的公共安全危机。
很显然,如果将所有驴友遇险获救的成本,只算到社会公共资源的头上,肯定是不合理的,这样大的成本,而且连续不断,国家无力全然担负,因此应当收取一定的成本费用。但是,现在驴友探险也是一种生活方式,这种现实不会因为其他因素而发生根本改变。而从另外一个长远角度说,这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市场消费的需要,而如果将这种生活方式放入到市场服务范畴里,以市场价值来计算这样的成本,就会使国家公共资源摆脱两难境地。
现在社会商业保险方面已经相对发达,对于驴友遇险获救的这种市场需要,也完全可以引入商业保险机制,开发出一种适合于驴友户外探险的金融保险产品。将驴友探险需求引入市场范畴,并配套于合适的商业保险,这对爱好探险的驴友来说,就像给自己的爱好买了一份安全。而对于社会公共资源来说,也就减轻了很大的压力,也就完全回归了它属性赋予的本位。
关注《力量时评》公众微信号LLSP-A 或扫二维码,内容随时更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