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免费版权,能否成为网络巨头“最后的晚餐”

(2016-04-20 07:23:02)
标签:

免费版权

最后的晚餐

时评

文化

新闻评论

国家版权局副局长阎晓宏近日指出,视频领域正版率已非常高,音乐领域问题较多,但是不付费使用作品的时代过去了。(中国新闻网419日)

就目前来看,网络音乐领域问题较多,但从几家网络公司巨头的变化来看,如百度等,都在网络音乐做出了相应的举动,基本上已没有明目张胆的使用行为,这是一种在国家版权部门催动下的不得已行为。从本质量说,这并不是网络公司巨头自身对版权的认识有了提高,而是一种被动的服从,就市场而言,如果没有相关部门的强力推进,不会有哪家网络公司会主动尊重版权,但这并不完全是它们的错,而在很大程度上是相关部门的管理滞后。

很长时间以来,一些歌手或音乐人都在公开场合严肃地提出过网络版权的问题,但由于网络版权已经成了既定事实的乌有,这没有能够改变。自网络时代以来,若问什么最随意,那就是网络公司最随意,他们可以随意地将他人的作品放到网上以取得广告利益。而就这样的行为,公众不以为然,社会也不以为然。当回事的只有哪些创作者,但他们的声音却并不能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因为网络大餐的既得利益者就是大多数看不见摸不着的人。但这也不是公众的错,因为在一个没有形成版权尊重的氛围里,谁都愿意成为那个看不见的得利者,这是“良币”与“劣币”的扭曲造成的客观结果。

然而,对于国家版权部门却不能给予这样宽容的解读。因为国家版权部门是一个社会理性的产物,它的意义在成立之初就已得到了确立:那就是保护文化产权,尊重创作者的劳动成果,最终的目的在于繁荣文化艺术的发展,并为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食粮。但很长时间以来,国家版权部门却始终外于被动态势,既没有主动出击,也没有事后的依法严惩,有的只是一个接一个的不了了之,这使得一些网络公司成了无本万利的文化产品倒买者。但是,这些网络公司虽是最大的得益者,但却不是法理上的原罪者。

在一个不尊重文化产权的环境中,大家都会成为只关心自己利益的贪婪者,但这并不是因为人们对文化产权的无知,而是因为国家版权部门的长期无为,这使得侵权行为成了一种见怪不怪的从众举动,就像众人手拉手穿行于红灯之下,彼此却相互一笑。但这背后的问题犹那些管理部门也是把自己当成了旁观者莞尔一笑,笑中之意犹如在说“水至清则无鱼”,这好像是对市场的恩典,但这种恩典对于版权者来说却是一种不义的舍身饲虎。然而这却不是问题的全部,因为跟在“水至清则无鱼”之后还有后半句名言,那就是“人至察则无徒”,而这才是相关部门的真意,虽然他们不会这样明说,但那也是一种“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的至高境界。

这次国家版权局相关负责人说,音乐领域不付费使用作品的时代过去了。这是一种滞后的进步,对此人们只能给予有限的点赞,因为音乐版权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对于很多文化版权问题,还没有明确提及,比如长期以来存在的网络文字作品稿费问题、转载问题,它比音乐版权的问题更为久远,就现在的一些撰稿人而言,其文字在网上铺天盖地,但有几家网络公司付过费?对于这个基础性风向标问题,曾出现过相关讨论,但也是不了了之,而一个又一个的不了了之,就构成了一个又一个对文字侵权的见怪不怪。

文化市场的繁荣,根本上来自于对文化产权的全力保护,但相关部门却在玩着“人至察则无徒”的反向饲虎的游戏。但现在通过国家版权局相关负责人的表述,似乎可以看到四肢中的某一部分已经开始动作,但这依就不能让人满意,因为这只是一种选择性治理,而并不是依法依律的全盘觉醒。现在网络侵权问题并不是一时一事,而是比比皆是,可谓是“老树根多”,而这根本就不是一招一式就能全部拔除的事,这需要全面的治理,而不是想起哪就治哪,想不起来的就放之任之了。

人们对于音乐领域不付费使用作品的时代过去了,表示欣慰,但人们的期待并不止于此,因为还有很多文艺作品的著作权在网络世界中被无偿地使用着。因此,广大精神食粮的供给者最想问的一个问题就是:更多的著作版权,何时才能成为网络公司巨头们 “最后的晚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