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胆小如鼠”与“捞钱如虎”,之间的空白在哪?
(2016-04-14 19:38:11)
标签:
时评新闻评论教育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栗智涉嫌受贿一案,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指定由青海省人民检察院侦查终结后,移送青海省西宁市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近日,西宁市人民检察院已向西宁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栗智在新疆工作超过40年。落马前,栗智曾评价自己做决定的时候,“如履薄冰”,甚至“胆小如鼠”。(检察日报4月14日)
栗智一方面评价自己胆小如鼠,另一方面却捞钱如虎,这不管是听上去,还是看上去,都似乎很矛盾,然而,这却一点都不矛盾,而是一种辩证的必然。从简历上看,栗智从1996年开始才算真正步入仕途,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轻工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并一路飚升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而在这之前,栗智基本上只是国企轻工系统的普通“经济官员”,最高任职到供销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兼新疆啤酒花股份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由此可以看出,他既对企业的情况很熟悉,也对官场上的情况很熟悉。
因此,他说自己“胆小如鼠”,实际上是相对于对官场上的规矩而言,因为在官场上没有人不被约束,尤其是十八大以后,官场上的制度更加严密,不管是谁,只要做了不该做的事,就随时都有落马的可能,这已从诸多高官的归案得到了证明。
然而,十八大之后他为何不收敛、不收手呢?这就是由于他对企业的情况非常熟悉。作为“经济官员”出身的栗智,在新疆工作超过40年,他在国企中见过的事多如牛毛,其中当然会有其它官员的落马之事。而这时,他便会从受贿者的角度总结别人的教训,找出自己通行的路径,自认为这样就可以规避很多受贿的风险,并给自己设计了一套“独到”的阐释:“我对家人的要求是,我不在家,人家给你送钱,你也不要交,你给人家送回去……共产党让你当干部,你天天拿共产党的钱,不廉洁办事,你心里能好受吗?”。
而这样的“阐释”并不独到,很多官员在任的时候都说过类似的话,但这只是说给别人听的,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样的“阐释”,也是从受贿者“供给侧”的角度,绕着弯说给组织上听的。而话说到此处,就会让人想起诸如中石油腐败窝案这样的事,窝案成员从前也都是国企的“经济官员”,而随着地位的上升,就走上了真正意义上的仕途,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都给自己设计过场面上的“阐释”,说起廉洁,每个人都口若悬河,并且也都表示过自己“胆小如鼠”,但最终也都成了捞钱如虎的主。
因此可以看出,在“胆小如鼠”与捞钱如虎之间,还存在着一块空白,那就是从国企“经济官员”过渡到“官场要员”之间的那个空白。国企管理者很容易就能成为官场要员,这是因为他们有着很高的双向经验值,就像是两栖动物,虽时都可以实现角色的转换,而供他们选择的场景,其实早已存在于胸,只要条件来了,马上就可以展开隐形的翅膀,飞到想去的官位。虽然国企一直都在说“去行政化”,但对于很多地方来说,还是去得少,留得多。因为谁都知道,去行政化,其实就是自断仕途,因而也就极力说而不动,令而不行。
因此,栗智在新疆工作超过40年,并在落马前,曾评价自己做决定的时候,“如履薄冰”,甚至“胆小如鼠”,其实这本身就是一种“经验”的总结,而对于这样经验的取得,其实都是基于国企政商“两栖动物”可选场景的使然,可以说,近几年来的很多窝案,其前身都有着国企“经济官员”的倒影。因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栗智涉嫌受贿一案,并不是偶然之事,就像当年的中石油案一样,在很大程度上都生发于国企政商“两栖动物”的特性。这就是“胆小如鼠”与捞钱如虎之间的空白。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