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面对花样“四风”,纪委不能在制度上“新瓶装旧酒”

(2016-03-09 17:07:49)
标签:

时评

文化

新闻评论

时政

        天津市纪委严肃查处了天津市委委员张建津(正局级)严重违纪案件,给予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其涉嫌犯罪问题及线索被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张建津频繁出入高档酒楼,事先叮嘱人把茅台酒倒入矿泉水瓶,改头换面后带到饭店,这是一起无视党纪党规、变换花样搞“四风”的典型案例。
  张建津的做法说明他内心还是有着某种惧怕。因为风声紧时,在座的参与者即使无意间在网上发张照片以炫耀与领导的交好关系,也有可能使张建津断送仕途。自从陕西原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杨达才在网上因名表被人肉后,他得到了一个“表哥”的雅号,而从那一刻开始,他便在本来风调雨顺的仕途上折戟沉沙了。而这次,张建津让人把茅台酒装入矿泉水瓶,为的就是不让人看到醒目的茅台酒瓶,这便在一定成程度上消除了被网上曝光的把柄,因此可以说,张建津所惧怕的只是担心得到“茅台哥”的雅号而步入“表哥”杨达才的后辙。
  自中央抓“四风”以来,已取得了很大成绩,对此社会有目共睹,因“四风”问题落马的官员不在少数,对那些潜在违纪者也产生了很大的震慑力。然而,在抓“四风”这条路上,也出现了别样的“风景”,那就是一些官员一方面惧怕被纪委查到,而一方面又不甘心舍弃已经习惯了的奢靡,所以他们就将大吃大喝的场景搬到了不起眼的地方,甚至是偏远山村的农家乐,为的就是让纪委难觅行踪,而自己就是靠躲来躲去的打游击,来实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路数来逃脱纪委的检查,而这就是抓“四风”这条路上的一道“风景”。
  而另一方面,在各地抓“四风”的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后来者依然前赴后继,所以在一些地方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反弹。一些官员在风声紧的时候,闭门不出在办公室里“韬光养胃”,而一旦风声过去,则脑洞大开,“韬光养胃”之后也就显出了“胃亏酒”的老病。不同的是,他们已经摸清了纪委的路数,在风声的紧与松之间,练就了“错峰吃喝”的招法,这在某种层面上确实让人数有限的纪委找不出万全之策,致使想查的不易查到;而查到的往往是意外收获,如网上的“表哥”杨达才等。这给人的感觉有两个,一个是纪委方面的“有心栽花花不开”;另一个是网民方面的“无心插柳柳成荫”。而这就是在抓“四风”这条路上,人们看到的另一道“风景”。
  张建津把茅台酒装入矿泉水瓶,改头换面后带到饭店,这说明他内心还是有着某种惧怕,但这种惧怕是带有侥幸成分的惧怕,而且这种惧怕还会衍生出无数的奢靡官场变形记,他还可以将山珍海味装进简易餐盒里,也可以将人头马装入茶杯里,只要不在可视的外包装上给人以口实,就可以安然地进行舌尖上的奢靡。可见,这些官员所做的改头换面之事,核心只有一个,那就是让人看不清外表之物的真相。这是一种经过多次官场变形之后的障眼法,而这也是纪委方面在查处四风的时候,“有心栽花花不开”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官场上之所以有这种变形记和这样的侥幸心理,是因为纪委往往关注外在的东西,只要外在上看不出什么问题,也就给了一些官员“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机会。而长此以往,一些官员就会认为纪委并不可怕,而可怕的反而是自己,怕自己太笨做不好障眼法,蒙不住纪委,所以这些官员就会将抓“四风”看成是“韬光养胃”的修养期,同时也当成提升自己智商的绝好机会,等扛过了风声紧的时候,也就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时候,因而,把茅台酒装入矿泉水瓶这种本不高明的障眼法,也就成了相比下的高明之举。
  但抓“四风”要的是抓本质,而不是抓外表,所以这就给各地纪委提出了相应的课题,那就是:抓“四风”要的是一季风,还是制度型的持之以恒?抓“四风”要是的表面的无一漏网,还是由表及里的深度挖掘与防范?如果说张建津矿泉水瓶装茅台是一种心存侥幸的博弈,那么纪委在面对这种博弈时就应当在方式方法上有所更新,而不能是还是“新瓶装旧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