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万手表值不值?不尊重品牌内在价值,就不可能打造中国品牌
(2016-03-10 10:16:39)
标签:
时评时政文化新闻评论 |
“我不怕跟你们讲,我手上戴的这块手表38万。但是你们看,我们中国人,花三十多万买人家一块手表,是不是傻?真的值38万吗?不值!我们买的就是人家的一个品牌。”3月9日上午,在工商联小组讨论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新华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傅军为了说明中国亟需振兴民族品牌,不惜抬起手腕“秀”出自己的手表。
傅军说他手上38万元的表不值,这很令人意外,因为那表不是别人送的,而是自己通过市场购得的,但市场法则是公平的,也就是说,之所以心甘情愿出这个价码,那一定是物有所值,从这个角度来说,所有花大价钱买高档表的人都不傻,虽然买的没有卖的精,但通过市场购来的东西,一定包含了某种内在的平衡。那么这个内在平衡到底是什么呢?那就是品牌的价值。
然而,品牌的建立与最终被市场认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对旗下产品进行多年的千锤百炼。这从表面上看,并不一定能看出什么不同之处,就像高仿的假货,其外观根本就与真的一模一样,而且,一些高仿货的外壳本身也就是采购于同一家供应商,其工艺水平完全一样。
就拿某“水果”牌的手机来说,其合作厂商并不是只为“水果”牌手机生产部件,而同时也还在给各种入流与不入流的手机生产着部件,完全是相同的生产加工线,而且之后的组装也不一定在美国完成,而绝大部分的组装都完成于诸如中国富士康这样的OEM合作厂。再往深了说,耐克品牌在中国很受年轻人追棒,但耐克根本没有真正属于自己产权的生产厂,它最值钱的东西,就是它的各种全球性专利,而且在商来运作上,它永远只做一件事,那就是品牌的打造和维护。
但是,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它需要前沿核心技术的支撑,以及长年购买专利及维护专利再创新的大量投入,除此之外,在商业运做上还要有庞大的广告支出,从世界性体育赛事可以看出,那都是这些品牌企业用钱锤炼的战场,而且,同时还在一些地方做着慈善公益。
但这一切,其实就是品牌打造、维护与升值必不可少的过程。从这个过程来说,处处充满着投入,处处都支出着成本,而在最终的产品价格上又怎么会是“不值”呢?也许傅军想表达的是这块表的物质价值不值38万,但作为高档商品来说,从来都不是只有物质价格,由其是做为品牌商品来说,它必然渗透着文化价值和品牌价值,而且,对于品牌商品来说,其文化价值和品牌价值往高于物质价值几十甚至上百倍,而这是品牌的价值与魅力之所在。
就目前来说,中国的品牌商品并不多,一方面这是因为中国企业才完成了原始积累,不可能有足够的钱去购买国际专利,更不可能投入大笔钱去砸全球广告。而另一方则是,在一些企业家眼里本身就没有搞清什么叫品牌内含和品牌价值的构成,而还在以外在的物质价值之尺衡量内在的隐形价值,而在对品牌这样泛泛的认识之下,又怎能打出中国的品牌呢?因此,要打造成出中国的品牌,一些企业家首先就应当敢于承认品牌固有的价值与魅力,否则,傻与不傻的问题,就要由国外的企业家回答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