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和青少年成贩毒主体,背后的深层问题在哪?
(2016-02-19 10:03:25)
标签:
青少年贩毒文化新闻评论时评教育 |
2月18日,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发布了《2015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报告显示,在贩毒人员中,2015年全国共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19.4万名,其中18岁以下未成年人3588名、18岁至35岁人员11.5万名,35岁以下人员数量占被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总数的61.3%。农民和无固定职业人员15.3万名,占被抓获毒品嫌犯总数的78.9%。农民和青少年成贩毒主体。(新京报2月19日)
国家禁毒委员会副主任刘跃进表示,“我们并没有特意重点关注和打击明星或者公务员吸毒群体,不管从事什么职业、做什么事,只要从事吸毒贩毒,都在我们的打击范围内,不存在对哪个行业和群体特殊打击的情况”。现实情况的确是这样,在任何群体内都有吸毒贩毒现象,从吸毒“需要”与贩毒“供给”之间来看,并不存着某种群体化的“专利”,在社会各群体中,谁都有可能成为吸毒者,也有可能成为贩毒者,并且,还可以相互转换。
如果说在这种情况中,各种角色以一个大概平均数存在,那么这就是不算是最复杂的情况。然而,这个报告显示农民和青少年已成为了贩毒的主体,这就更令人担忧。因为在人们心目中,农民以土地为生,青少年以学习为主,相对来说,这两者都是较稳定较清澈的群体,而从社会环境分属而言,这两个群体又都属于涉世较浅的群体,他们离纷杂的世事中心还有很远的距离,因而,这两者成为了贩毒的绝对主体,就说明还有着更深的问题。
作为农民来说,虽然以土地为生,但现实的情况是,在很多地方,土地并不能使他们体面地生活,而在生活压力之下,最方便的选择就是到城里打工。但是,众所周知,打工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容易,除去不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之处,还要承受着老板可能欠薪及各种不确定的心理压力。对他们来说,到城里打工虽然是一个重要选项,但已不是唯一的方向,因此,在这种多重压力导向之下,贩毒就会为成他们更愿意体验的冒险选择。
而作为青少年来说,本来应以学习为主,但现实的情况是,他们其中的很多人更愿意提前进入社会生活状态。尤其是在他们擅长的网络世界中,打游戏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玩,而是在玩的过种中已体会到了钱的重要性。往往是打个最新版的游戏,也要花上不少钱,如果长年打一种游戏上了瘾,还要投入更多的装备钱。在很多地方都存在着以打游戏为生的青少年,他的身手都不错,在网络世界中也会受到尊崇,但这最终抵不过真钱的作用,并且,与农民一样,他们都有着更方便的身份隐藏。因此,在这些青少年中,就会有人在现实社会中充当某种江湖客的角色,而最方便的选择就是通过网络贩毒。
从这个报告可以看出,农民和青少年已经成为贩毒主体,但这背后的问题是农民和青少年生存状态长期被忽视的结果。很多地方都发生过未成年群体恶性伤人案件,同时,很多地方也都发生过农民群体的恶性治安案件,这与他们成为贩毒主体都可以成为形成相互印证,其实,这背后的深层原因,都是对他们生存状态的关注太边缘化了,这使得早期的小问题变成了后期的社会大问题,并越来越复杂化,并向着难以预知的方向延伸。
因此,观察农民和青少年成贩毒主体这个事实,社会并不应当仅从毒品这个局限性角度出发,而应当从更深层面上找到问题的根源,这关系到广大农民的现实生存状况,更关系到广大青少年的未来人生,和国家与社会的未来发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