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政府采购,为何频现“天价”?

(2015-10-13 11:58:03)
标签:

时评

时政

文化

新闻评论

旅游

广州政府采购出现了“天价”采购预算。其中,天河南街道的预算表显示,购买27U盘共需花费2.7万元,即平均每个U盘要1000元。海珠区卫生局预算表显示,购买两个路由器,预算总价为7.17万元,而据了解,市面上普通的路由器每个不过百余元至千余元。 越秀区档案局预算显示,拟购买每台17万元的“专业扫描仪”,而按《标准》规定,扫描仪每台不超过6万元。

广州政府一些部门这样的预算,已远远超出了办公用品的真实市场价格,但这样的天价预算,并不是一个部门的偶然现象。从报道中可以看出,很多部门的采购预算都已直冲云霄,颇有“敢上九天揽月”的势头,而按《政府采购法》和《标准》来说,预算绝对不能脱离市场价格。办公用品的市场价格其实已经很透明,而作为政府采购大单来说,更具有规模数量上的优势,因此,价格只可能低于市场,而绝不可能高于市场。

对于政府采购的这个优势,商家了如指掌,政府部门自己更是心知肚明,但做预算的时候,政府部门为何只热衷于“敢上九天揽月”,而不能发挥规模数量优势“敢下五洋捉鳖”呢?这是因为政府部门在做采购预算的时候,根本没有市场价格的概念,有的只是屡试不爽的“法乎其上,则得其中,法乎其中,则得其下”法则。也就是说,价格定得高是为了得其中,而如果定的正合适,反倒有可能只得其下,所以定得高一些,才会有把握将事情做得的恰到好处。

这看上去是一个歪理,但在上级部门审批这样预算的时候,“歪打正着”的现象也经常出现。作为上级审批部门来说,看到预算时习惯性想法就是“这里面有水分”,于是就将价格向下压,这样做的自我利益是,在将来工作总结时可以标榜自己在把关时挤掉了多少水分,这是一种业绩。然而这种凭自己主观意识“挤水分”的把关模式,也向下面传递了负面信号,那就是对呈报预算的部门有枣没枣也要打三杆子。而这时呈报预算部门的对策就是,没枣也要安上几个枣,以“配合”上级审批部门完成“主观意识”的发挥。

对于上级审批部门凭主观意识“挤水分”的把关模式,怕是很多下级部门都遇到过,但在双方的博弈中,都没有体现出《政府采购法》和《标准》的共性原则,这就造成了你有你的预算方法我有我的审批模式的怪圈。而从根本上说,这还是因为长久以来《政府采购法》中招标环节没有得到有效落实,而这里面盛行的还是任凭上级审批部门的主观意识。如果每一次政府采购都在招标中得到透明公示,那么所有预算中的水分都不必人为去挤,而是交给市场。在招标的过程中,市场就是甩干机,而如果没有实质性的招标,只是凭上级审批部门主观意识“挤水分”,那么永远都不可能恰到好处。

《政府采购法》和《标准》都是建立在市场法则基础上的产物,但现在的最大问题是,一些政府采购部门并没有按着这些规制去办事,而是以主观意识来替代市场的自净能力,总认为自己的行政力量强于市场的自净能力,其实,这反而会使预算过程和市场本身杂草丛生。《政府采购法》和《标准》既然是市场的产物,那么就应当让它回归到市场的氛围里,政府所要做的,只是认真监督每个运做环节,并跟踪每笔定单交易的整个过程。有了这些,再高的预算价格也不怕,因为切实监督下的招标,会让《政府采购法》和《标准》体现出市场的根本法则和自净能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