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被逼抱尸:除了严惩之外,还应建立起医患沟通机制
(2015-09-30 12:27:21)
标签:
时评时政文化新闻评论 |
中秋节,在河南周口太康县人民医院门前发生了令人沉痛和震惊的一幕,医生和护士被逼着轮流抱着一名幼儿的尸体。医院负责人说,27日上午,耀耀的病情加重后一直抢救到下午,但是,抢救无效孩子不幸死亡。随后家属要求所有医护人员轮流抱着耀耀的尸体,并把医护人员限制在治疗室里面辱骂殴打。目前警方已经将耀耀的爷爷、外公和姑姑等四人控制。
幼儿不幸死亡,家属心情沉痛,此时,即使情绪有些偏执,言语有些过激,也属于可以理解的范围;而从医护人员方面而言,对于这样的情况也应当给予尽可能的理解和忍让;因为,将心比心永远都是化解情绪问题的前提。然而,幼儿的家属要求所有医护人员轮流抱着耀耀的尸体,并把医护人员限制在治疗室里面辱骂殴打,这就超出了可以理解和忍让的范围。因为,对他人人格尊严的侵犯,只会使问题走向对立的极端,而且幼儿的不幸死亡,也不会因为辱骂殴打医护人员而真相大白。
这名幼儿不幸死亡,从医学角度来说,必有其特定的原因,但是否属于医疗事故,这需要卫生部门进行调查之后才能认定。经调查之后,如果属于医疗事故,那么按相关规定医院就要负相关责任。而对于幼儿家属方面来说,只有这样的认定,才能成为主张权益时的法律依据。在这个认定出来之前,家属方面完全可以与医院沟通,以了解真实情况。而作为医院方面来说,也应当及时解答家属方面提出的疑问,最大程度地化解情绪上的偏执。这应当成为一种解决纠纷的先期渠道和沟通机制。
然而,从很多医患矛盾案例中可以看出,医患之间现在并没有形成这样的有效沟通机制。从患方来说,一出现矛盾,首先想到的就是情绪化的指责,甚至是行为上的暴力;从医方来说,一出现矛盾,首先想到位就是不知所措的躲避,甚至是无限度的忍让。这已经使医患矛盾徘徊于一个怪圈,那就是患方的情绪失控,然后是辱骂殴打医护人员,最后是对违法者的依法严惩。可以说每一起严重些的医患矛盾案例,都在循环着这样的固定轨迹,并似乎形成了一种破解不了的恶劣模式。
就“医生护士被逼抱尸示众”这个事件来说,其实也是冥冥中那个恶劣模式的变形翻版,其中变化的只是具体内容,而不变的却是那个模式框架,和走向极端的怪圈固定轨迹。客观地说,医患矛盾不可能完全避免,但这并不等于这种恶劣模式不可能破解。而要破解这个恶劣模式,就要对这类违法行为依法惩治,使偏执的情绪回到法律的理性上来。同时更要建立切实可行的高效沟通机制,使双方都可看到透明的解决路径,冷静地将矛盾化解于初期阶段。唯此,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这类极端情形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