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养老金蒸发的背后

(2015-09-22 16:08:17)
标签:

时评

时政

文化

新闻评论

  山东枣庄张先生的老伴马上就可以正常退休,当准备再交今年的养老金时,发现老伴的养老金账户上原先交的7万多块钱,只剩一万多元。据统计,枣庄有600多人出现了养老金“蒸发”的问题。(新华网2015921日)

  养老金的收纳与支出,是目前最严格的公共财务流动程序之一。要想完整地操作一次这样的收纳,从下到上要经过层层审核,在这样严格的制度下,若想人为做手脚,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然而,枣庄市市中区社会劳动保险事业分处的主任陈俊全,却将大部分钱打入自己的私人账户,只将少部分钱打入社保账户。让人担心的是,在全国同等严格的制度下,既然枣庄可以出现个陈俊全,那么其他地方呢?

  目前陈俊全已不见踪影,正在被通缉。对于他的作案手段,当地一位人社局干部说,“陈俊全从工作人员干起,到科长又是保险处的工作人员,具有很强的隐蔽性”。这样的说辞显然站不住脚。制度的存在,正是为了杜绝各种可能出现在隐蔽中的问题。在养老金收纳流程中,无论如何都不应允许打入经办人的私人账户,但这么长时间以来,陈俊全的操作却如鱼得水,没有遇到过半点来自制度的阻力。从制度方面说,并不是因为陈俊全操作上有着多么超强的隐蔽性,而是因为制度上已经存在着一种“隐蔽性失守”。对于这种失守,外人看不出来,内部监管人员却又无意去看,所以对陈俊全来说,就意味着得到了一种超乎于制度之外的“自由”。不但他经手的养老金“蒸发”,连他自己也悄然“蒸发”了。

  先有了制度的失守,才导致了养老金的“蒸发”。只要存在着这种漏洞,即使不出现陈俊全,也难以保证不会出现其他问题。只要制度上存在着“隐蔽性失守”,就会有无数种隐蔽性的可能。对于山东枣庄的养老金蒸发案件,其焦点应当回到对现有制度的审视中来。看一看,为什么存在这样大的漏洞,漏洞到底出在哪里,监管层面为什么形同虚设?过分强调其他原因,实则是一种推责。要做的是,尽快补上这种漏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