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私建楼垮塌:小区管理失去法治化,应当引起社会深度警觉
(2015-06-16 08:36:58)
标签:
时评时政文化新闻评论教育 |
6月9日凌晨1点多,家住贵州遵义一栋七层楼房里的姬远奎夫妇,突然被一声闷响吵醒,两人发现家中墙体在掉灰,墙砖像在整体往下掉。意识到可能是垮塌后,夫妇俩赶紧挨家挨户敲门叫大家撤离。半个小时后楼垮塌了,幸好68名住户已全部安全撤出。据周边住户介绍,这栋楼房是私人修建的,住在这里的住户大部分是租赁户。垮塌原因目前正在调查中。
由于姬远奎夫妇及时敲门叫大家撤离, 成就了这68名住户终生最大的幸运,应当给姬远奎夫妇的义举点个赞。但这些住户的生命安全,并不应建立在这样的“幸运”之上,因为“幸运”只能是不确定的偶然,而半小之后的全楼垮塌才是必然的结果;如果没有姬远奎夫妇及时敲门,“幸运”就不会存在,一切后果也将不堪设想。但这栋楼的垮塌并不是天灾,因此这68名住户的“幸运”,其实就是一种潜伏中的“人祸”使然。
这栋垮塌的楼房由私人修建,并用于商业性租赁。按常理,兴建任何建筑物都应当得到相关部门的合法审批才能取得建设资格,尤其是在人口密集的小区里。而这样的审批不仅意味着对其建筑合理性的把关审核,同时也意味着对其整个建设过程的把关审核,而验收之时更是应当有专业部门做出严格的把关审核。但这并不意味着验收之后万事大吉了,而在使用过程中,相关部门依然有责任对建筑物随时进行安全检查,将发现的问题,防患于未然。
其实,不管是在贵州遵义还是在其它一线大中城市,就连北京这样的城市也包括在内,小区里私搭乱建现象并不罕见。在一些小区里,一些人将公共地面装上私人车位地锁,只要有一个人这样做而没有受到阻止,马上就会有很多人效而仿之,于是公共面积就成了车位地锁的丛林,而相关部门却熟视无睹,这就是一种放纵。在这种事实上的放纵之下,一些人就会进行更大规模的私搭乱建,而且占用面积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向着永久化建筑发展。
在很多小区里,私搭乱建已经成了常态,因为没有相关部门去管。也正是因为如此,很多小区就成了私搭乱建的世外桃源。就像跑马占地,谁脾气大谁就厉害,谁胆大谁就是“王者”,这样的地霸没人敢惹。而在这样弱肉强食的环境中,一些有各种人际“实力”的人,当然就会建起整栋大楼,以满足自己的私利之需。然而,既然是有“实力”的人,那么各种审核和验收当然也就可以用“实力”摆平,而在这样侵犯了公共利益的同时,也为日后各种“人祸”的发生埋下了伏笔。
因此,这68名住户的“幸运”,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相关部门长期失职的结果,而这样的“幸运”本来就是不应当发生的事,相对于那个最恶性的结果来说,这些住户确实是幸运的,但这些住户却早已被置于常态的不幸之中。因为偶然的幸运不能成为保障安全的依靠,可以依靠的只有相关部门的依法严格管理,然而不幸的是,这个小区的管理部门已经丧失了保障住户安全起码的责任之心。
但这种对小区管理的失责失职现状,既不是一地之事,也不是一时之事,可以说在很多小区都存着这种现实。而这一次发生在遵义的私人建筑物垮塌事件,只是揭开了一角,让人们有机会看得更深更真。但这种私人大楼的垮塌,说明相关管理部门应尽的职责,在这栋大楼垮塌之前,就已经制度性地法治性地垮塌了。一些小区已失去管理法治化,这应当引起全社会对小区管理现实问题的深度警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