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拜“神树”,高考如何才能“走下神坛”?
(2015-06-02 19:07:51)
标签:
教育时评文化新闻评论时政 |
6月1日,安徽省六安市毛坦厂中学,近千名高三陪读家长不断涌入“神树”所在的窄巷中,赶在零点时分抢拜“神树”,祈求孩子在高考中博得高分。家长们不断将手中的香火扔进火堆里,引燃了“神树”下方的石棉瓦顶棚和百余根祈福带,过旺的香火火势一时间难以控制,险象环生。直到凌晨2时,保安人员仍在劝阻烧香的陪读家长离开“神树”,暂停烧香。
高考将至,考生们将要奔赴考场决定自己的命运。而在考生奔赴考场之前,家长却早已成为了考生的马前卒,他们为了能使孩子考场折桂金榜题名,不但要拿出积攒了大半辈子的血汗积蓄,以凑齐各种补习班高昴的费用,而且在孩子人生第一个大幕拉开之前的这个最关键序曲中,还要宁神静心屏住呼吸连大气都不敢出,生怕说错了哪句话引起孩子心理上的巨大波动,家长最惧怕的就是孩子在奔赴考场之前,就输在了心理的“蝴蝶效应”上。
学生高考,家长被“烤”,这是目前所有家长的最大难关。普通学生的家长是这样,因为他们希望孩子在考场上的那一刻,超水平发挥,考出奇迹般的成绩。而优秀学生的家长更是这样,因为他们不但希望孩子在考场上的那一刻保持优势,而且也希望孩子能超水平发挥,考出奇迹中的奇迹,成为峰顶之树,人上之人,在他们心中,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而最好与更好之间,已经没有了自然界线,因为这条线只划在家长们的心目中。坐在考场上考试的是学生,而考场外心神焦虑中被“烤”的却是家长们。
家长们为何被“烤”得这般焦灼?因为他们心里没底。在学校复习过的试题已浩如烟海,在社会各种补习班的材料也已堆积如山,而在这些随时都可能烧坏脑子的大量试题中,哪一道都可能出现在考卷上。然而考生却不是多核电脑,更不是随时都可问计于网络的百度引擎,这就使得孩子成为了高考之海中的一叶扁舟,他们既看不到别人,也看不到自己,更看不到方向,能看到的只有心目中企盼的分数。而在一片汪洋之中,家长们也只能望洋兴叹无计可施,于是只能在一切的不确定之中,烧烤自己焦灼内心,以获得心理上的平衡,这样才会获取心理上的无怨无悔。
安徽省六安市毛坦厂中学,近千名高三陪读家长赶在零点时分抢拜“神树”,祈求孩子在高考中博得高分。其实这些家长们追求的就是一种心理上的无怨无悔。但这却也是一种无能为力的无奈,因为他们该做的都做了,剩下的只能交给神灵保佑。一切都有个开头,也总要有个结局,而对于家长来说,将想要的结果寄托于“神树”,也是一个必须要有的心理归宿,因为他们要将既看不清也说不清的事交给一个符号,让这个符号昼夜为他们护佑,这便是一种希望所在,而各种各样的“神树”或许就是他们心目中无上的“图腾”。
但是,不管是学生将高考看成了人生命运的最终决定,还是家长们将礼拜的大树当成了心中的“图腾”,其实都说明高考已经成了一种对人的现实折磨,其中没有能躲避的学生,也没有能幸免的家长。高考已经走上了神坛,不恰当地代表了考生将来的一切。
然而,当一个社会的学生与家长都将高考看成了一桩神事,并寄托了所有人生重量之时,也说明高考本身已与自己渐行渐远,这是因为社会对于“成功”二字的定义太狭隘了,好像谁没有高考的前缀,就没有资格谈人生的成功。而摧毁学生和家长的意志,在这样的“成功”注释之下却很简单,因为这使你根本没有谈“成功”的资格,这是一种本质上的摧毁,更是一种在学生稚嫩心理上发生反向“蝴蝶效应”的崩塌点。
而如果现实中,高考不再是唯一的选择,如果社会可以给考生创造更多更丰富的人生选项,并且对所有的选项都给予充分的实质支持,与实质尊重,那么,高考就不会成为令人焦灼的神坛之事。高考已经畸形地走上了神坛,但它必须要走下神坛,然而这却需要社会给考生们创造出多元化的人生选项,并给予足够的理解宽容和尊重,同时也要将“成功”的定义赋予更广阔的外延与内含,这是高考走下神坛的必要阶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