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腐败文化,是腐败塌方的根源

(2015-05-04 17:42:00)
标签:

新闻评论

文化

时政

时评

教育

深圳皇岗海关物流监控处物流监控六科8名关员涉嫌放纵走私一案,庭审披露出令人吃惊的腐败案情:科室间、上下级、前后任,腐败毒素交叉感染,甚至建立起了腐败机制、分配标准。这种“抱团腐败”模式和去年曝出的深圳沙头角海关腐败窝案十分类似。如何切断腐败“交叉感染”“代际相传”链条,成为当地海关反腐、防腐路上一大挑战。

“抱团腐败”与近来常提到的“塌方腐败”没有本质区别,都是纵横交错的全方位立体腐败。这样的抱团腐败只有既定的传导链条,而没有具体的起点与终点,无论从哪一点切入,都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腐败通路,从而使这一系统构成了更大的腐败循环。科室间、上下级、前后任,腐败毒素交叉感染,甚至建立起了腐败机制、分配标准。腐败到了这个程度,很难以“个案”及“钻空子”的概念作为解读的起点。

不过万事万物都不会凭空产生,“抱团腐败”也必有其产生的土壤。就一套防腐制度而言,它的作用就在于不让其中每一个体产生腐败机会,其原理就是基于并利用制度构成的相互牵制和区隔阻截的作用,来实现网格状整体制约。在这种制度区隔阻截作用下,即使有个别环节出现了问题,在它上下游的环节也会自动纠正或隔离问题的传导,使腐败不致形成畅通无阻的大循环。但它暗含的前提必须是在大部分人都不去腐败的情况下,才能起到这样的作用。

然而从深圳海关抱团腐败案可以看出,制度上下左右的区隔阻截已经无法起到作用,因为参与者已经成了大多数,因而防腐制度发挥作用的前提也就不复存在,上下游环节应有的自动纠正机能也不可能实现。但这好像让人陷入了一个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怪圈:如果说制度是好的,那么就不应该有这么多人变坏;而如果说制度是坏的,那又不完全符合现实,因为这套制度并不是深圳海关的独创,而是全国一样的蓝本,但其它海关并没有这样的连串抱团腐败案,这又是为什么?

然而这却是一个伪命题。因为一方面,制度可以日臻完善,但从来都不可能存在至臻完善、滴水不漏的制度,这样十全十美的制度将来也很难出现;另一方面,个别人可以钻制度的空子实施腐败,但不可能天然存在着抗拒制度的统一群体。可以说这两方面之间一定存在着可以相互渗透相互交变的原因,并且这个原因独立地存在于防腐制度之外,那就是某种“腐败文化”的使然。

在这个抱团腐败案中,物流监控六科自201110月就已开始收受“好处费”,一直持续到20143月案发之时。而为了预防腐败,权力部门普遍实行轮岗制度,但令人震惊的是,在物流监控六科科长、副科长、“联系人”的人事更替过程中,腐败链条却始终未断,而是“代际相传”下来,继任的物流监控六科的科长和副科长们把腐败规则也“继承”了下来。这足以说明,这个抱团腐败案并不完全是制度的问题,而从很大程度上说明,它更是一种已经存在的“腐败文化”的使然。

在这样“腐败文化”的作用之下,任何一个制度中人都可以来上几次“说走就走”的腐败循环穿越。因为在特定的环境中,“腐败文化”的作用力已完全覆盖了制度的制约力;制度终究要靠最近的人来执行,但当大部分人都被“腐败文化”俘虏时,制度也会成为“腐败文化”的一种俘虏,从而它只有坚挺的外壳,而无坚不可摧的核心,而在一定程度上它还会成为抱团腐败的遮盖物,起到理所当然的堡垒作用。

防腐败要靠制度,但这并不影响人们认知这样一个现实:那就是不管以前还是将来,不管在理论上还是在现实中,都永远不可能存在至臻完善、滴水不漏的制度。就像在社会治理中,法律是必须的,但它却不能是孤立的唯一的,它还需要文化及道德力量的发挥。而从深圳的“抱团腐败”和山西的“塌方腐败”可以看出,其背后提前发生的就是特定环境中的文化塌方。因此对于防腐败问题,一方面要不断密实制度的笼子,另一方面还要加大廉政文化相关方面的建设力度,让廉政文化的土壤覆盖“腐败文化”的土壤。对于治理腐败来说,要依靠制度,但不能止于制度,不能让制度成为孤军奋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