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生减负和中高考改革将是“一揽子工程”

(2013-08-25 23:19:46)
标签:

沐风

主体

课业

升学压力

机制

分类: 网络与媒体报道

小学生减负和中高考改革将是“一揽子工程”

(原文标题:小学生减负方案下月正式发布)

 

晨雾 / 转帖

 

    京华时报讯(记者郭莹)昨天,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王定华表示,《小学生减负十项规定》将在9月开学后正式修订完毕向社会公布。对于考试制度不改减负将成空谈的争论,王定华表示,小学生减负和中高考改革将是“一揽子工程”。

 

    昨天,王定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学生减负一直是个老话题,目前的暑期已近尾声,教育部特别选择在开学前推出十项规定征集社会意见,也希望能够加大推进力度。

 

    王定华透露,从征求意见开始,在24小时内,教育部已经收到了880多条正式反馈内容,还有数以千计的意见以留言等形式通过网络反馈。

 

    王定华说,目前网友确实对小学阶段是否留作业讨论较大,教育部希望广泛听取意见。他说,该规定征求意见至829日结束,教育部将在9月初正式修订下发。正式下发后,教育部将加大督导,他同时表示,各地要转变教育观念。

 

    对于很多网友认为“考试制度不改,学生减负难以达到效果”的观点,王定华说,这是一项综合改革,要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进而实现中高考改革。“这是一揽子工程,现在是第一步。”

 

信息来源:2013-08-24《京华时报》

http://epaper.jinghua.cn/html/2013-08/24/content_21336.htm

 

京华时报特约评论:

减负更须尊重教育规律

 

    减轻学生负担,不能总是纠结于作业、课时这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权宜之计,而要有宏观眼光和长效机制。

 

    日前,教育部就小学生减负出台“十项规定”并公开征求意见,零起点教学、不留书面作业、一至三年级取消考试……一系列规定,引发热议乃至非议。

 

    照理说,这些规定都是为了孩子好,也体现了教育主管部门解决学生负担过重的决心,但种种争议表明,学生负担过重远非一纸规定就能解决。

 

    就十项规定的内容来看,大都是原则性的规定,实际操作起来效果如何却未可知。仅以不留书面作业为例,很多家长就表示担心:“作业留少点是对的,一点作业都没有,孩子玩疯了学不到东西怎么办?”事实上,不少地方早已出台类似规定,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课时和作业确实少了,补习班报得却更多了。减负的结果,往往是“学校减负,社会增负”“教师减负,家长增负”。算下来,孩子往往是一点压力没减,不过是在一轮轮折腾后再次回到原点。

 

    这说明,要减轻学生负担,不在于课时和作业的多寡。核心问题依然是考试评价体系和人才选拔方式,而教育资源配置不均,更是加大了择校热和升学压力。学校和家长并非不心疼孩子,但在当今中国,考个好学校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深远。在中考、高考指挥棒下,“现在不吃苦,将来就吃苦”的紧箍咒一念,自然不敢放任孩子的学习。这种教育理念固然值得商榷,但应当充分理解。

 

    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减负最应当尊重教育规律。每个孩子的水平不一样,学校和老师最清楚该用什么方式来教育孩子。一刀切式的禁止,无异于削足适履,只不过是将负担主体转移,并无助于减负。

 

    减轻学生负担,不能总是纠结于作业、课时这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权宜之计,而要有宏观眼光和长效机制。一方面,要加大教育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解决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的问题,从而降低因择校热产生的课业压力;另一方面,则要改革教育选拔制度,给予学校更多自主权,用更加多元的标准取代“一考定终身”。做到了这些,学生的负担自然会降下来。

 

    本报特约评论员沐风

 

信息来源:2013-08-24《京华时报》

http://epaper.jinghua.cn/html/2013-08/24/content_21338.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