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学/原创 |
分类: 琐碎生活 |
刚才上大号时读三联上殳俏的专栏(这个组合。。。比较汗),瞥见“大众点评网”的字样,顿时产生了一种“我道不孤”的亲切感:原来美食家也跟我一样,将大众点评网上的排行榜和网友点评当作选择餐馆的指南啊,我一直以为他们只看传说中的米其林手册呢。
平常工作不忙时,到了下午四五点,我有时会到大众点评网上逡巡一番,找个对胃口也对心情的馆子,约上一二好友下班后去大快朵颐。至于选择的依据,通常是口味榜上的排名,范围一般在前一百位以内(因为没耐性再往后翻)。点评网上可供参考的还有环境和综合榜,不过我是粗人,对环境没什么要求,加上是西安人,从小吃惯了成都人所谓的苍蝇馆子,要是一进门发现空间狭小,环境脏乱,对于这家餐馆的饭菜质量反而会有种安全感,倘若服务员再上来没好气地把餐具扔到面前,那就更加信心倍增。(北京的陕西馆子尤其如此,口味和服务质量严重成反比,方庄附近有个“关中人家”,号称西安饭庄北京分店,服务员倒是笑容可掬,菜上来还会报菜名、介绍菜的由来,但口味就不敢恭维,北太平庄老孙家饭庄分店也是如此。盖陕西拿得出手的名吃泡馍凉皮面条等,本来就都是下里巴人充饥之物,上不了席面,在西安为大馆子所不屑。到了北京后,陕西馆子却不得不挑出“肉夹馍凉皮”的幌子招揽食客,在西安做不了的东西拿到北京当招牌,质量可想而知。)
至今为止,以我的经验,点评网上的口味打分和排名,有点像天气预报,没个准谱。有些排名靠前的餐馆,比如爆肚满,就很有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感觉,烧饼夹肉腻得要死,虽说清真小吃油大是特点,但也不至于到吃一个饼恶心一天的份上吧?还有口味评分高达28的哈哈镜,那鸭脖做得,不如我光顾过的任何一个小店,得到那么多人赞美真是让我不可思议。另外,一些餐馆能够排名靠前,明显是靠“托”,比如我吃过的蒲黄榆附近的某某烧烤。
相比之下,排名稍微低一点的餐馆,可信度更高。这有点像以前的科举,状元榜眼很少有成大事的,真正的国家栋梁,多出在中间偏上那一拨。现在的高考也是如此。前一阵有家企业招聘甚至打出不收状元的广告,这当然是过于偏激的做法,但也可以看出,当排名不能反映真正的水平差别,做出适度的调整还是有必要的。
和高考相比,为口味排名显然更加困难,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有人爱吃辣有人爱吃甜,众口难调从古到今都是真理。大众点评网虽然有庞大的网友点评作为基础,评出的与其说是口味最佳,不如说是“最符合大众口味”。最多并不意味着最好,因为什么是“好”,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而且大众的鉴赏力通常都很屁,每年选出的香港小姐都不是最漂亮的,但没办法,那就是大众的水准。
前一阵跟马老师去吃泡馍,吃完后照例一边打饱嗝一边扯淡“怎样才能发财”。我们想到的点子之一,是参照NBA的数据统计方法,对大众点评网的排名系统进行改良,使之可以严格量化。这套系统对于吃货们的指导意义,不亚于道琼斯、恒生或者上证指数之于股民。一旦建设成功,吃货们就不必再为去哪儿撮烦恼了,只要按着排名,一家家吃去可也。而我们作为排名系统的建立者,自然大把搂钱,从穷光蛋一跃成为大富豪和媒体争相报道的青年才俊,说不定还有获得诺贝尔奖的机会——最不济,也能混个搞笑诺贝尔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