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其他 |
注:以前在文汇的时候写过一篇《关于名字》,虽然写得很烂,但得到了王畅同志的大力表扬,鼓舞之下,决定再写一篇。
能跟人一辈子的东西,除了影子,可能就是名字了。虽然只是一个符号,因为往往要终身厮守,所以大多数人也不肯轻许,非得仔细斟酌才会结为秦晋。取名字这事儿,自古都是父母包办,中西皆同,没有自由恋爱的例子,离婚率也低,婚外情倒是不少,中国人在名字方面尤其开放,小时候有小名,进学后有学名,古人还有字和号。这方面就西不如中了,西方人在取名字方面创意不多,还喜欢玩重名,老爹叫约翰,儿子也叫约翰,孙子也叫约翰,一个亨利可以搞出八世来。不过西方人有笔名,算是找回场子。
大多数父母取名字还是很慎重的,规矩很多,而且无论从意思还是声韵来说都有可观之处,现在情况就差得多,在经历了50多年的某党统治后,大陆人和传统的关系气若游丝,名字也越起越鄙俗,卫红、海东成堆。前一阵看报纸,竟然发现四川有个傻逼给儿子取名“陈B”!港台因为儒家文化传承得相对完整,这方面情况就好得多,内地有种偏见,认为香港是文化沙漠,我看内地人未必比香港人有文化,起码能根据《滕王阁序》中的名句“雄州雾列,俊采星驰”给儿子取名字的家庭妇女就不多。许多台湾人的名字起得儒雅蕴藉,令人难忘,当然“陈水扁”这种就属于例外了。不过这也算是中华一脉,农村自古就有给孩子起“狗剩”、“阿毛”一类贱名的传统,陈水扁竭力要割裂和中国文化的联系,不妨先从改名做起。
中国人取名还有个好习惯,就是依据族谱,使名字有论资排辈的功能,这样一来同族中人相遇,只要报上名来就知道辈分高低,金庸小说里少林寺和尚们对这个原则就贯彻得比较好,“仁义礼智信”这么依次排下去,长幼自然有序;不像丐帮那么麻烦,还要根据肩膀上麻袋的个数来分辨,眼神不好得很容易乱了辈份,而且要是规模扩大,麻袋数目势必增加,帮内一些龙头级的长老身背数十条麻袋,虽然功力深厚,时间长了估计滋味也不会好受。
不过过度看重名字也有问题,比如说名字决定命运这种说法,时下显然很有市场,台港电视里经常播放测名字吉凶的节目,据说收视率还挺高。我上大学的时候,经过当代通往三环的一条花坛小径时,总碰到一些老头拉着我看相算命,后来我离开北京了两年,当我重回北京,再经过那条小径时,老头仍在,不过已经改测名和取名了。
我没找老头测过名字,不知道准确性如何,不过倒是上过一些测名字吉凶的网站。输入我的名字,结果是“大凶”,再用笔名一试,还是“大凶”!输入一些达官贵人的名字,结果统统“大吉大利”。当时我正好极度倒霉,病急乱投医,就迁怒到名字身上,求教于一个据说精通此道的朋友,他掐指一算,说我的名字太过于剑拔弩张,五行缺水,应当改成和水沾边的,或许可以时来运转。我按照他的指示改了一个湿淋淋的名字,用这个笔名给一个杂志写了两篇稿子,结果这个杂志没等发稿费就倒闭了。我并没有时来运转,看来“名字决定论”多半是无稽之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