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萨顶顶和朱哲琴

(2009-04-09 11:01:39)
标签:

萨顶顶

朱哲琴

歌曲

歌词

阿姐鼓

分类: 艺苑走笔
       第一次听到萨顶顶的名字,有点莫名,待几句歌声从耳边轻轻飘过,别样清新,留下点印记。不过介绍很少,也没刻意去寻溯,毕竟,这个年纪的人,早已不会轻易冲动,什么粉丝、崇拜之类,都已不沾边。
       零零碎碎的,偶尔又看到些关于她的消息,偶尔又听到几次她的别样歌声。一个在日本的朋友也来信跟我说起了她,这回就多听了些她的歌,一下被吸引。果然是可以用“天籁”一词来形容的歌声呵。
       十几年前听朱哲琴,曾感动过,今回听萨顶顶,心又被打动,音乐,它就是具有这份感人的魅力。
       出了个朱哲琴,那是中国歌界之幸;可那么多年只出了一个朱哲琴,却是中国歌界之不幸。那时,以为中国歌界终于可以有新风格新音调的纯音乐闪亮登场了,期许着美妙音乐会多些多些再多些,却不想,十年过去依然只有一个朱哲琴。直到两年前出了个萨顶顶。
       朱哲琴和萨顶顶,一先一后相隔了十年有余,各自以独创、别样的清透婉丽女声,或吟唱,或放歌,或静静沉思般低语,或全身舞蹈以助歌,在千人一面千歌一调的早已被格式化了的歌坛中苦苦求索,孤孤振翅,耐得住寂寞,终而一飞冲天。
       她们在国际上获了奖,赢得了世界同行的认可和好评,她们的音乐,被认作是世界音乐之林中的那一棵中国音乐之树,这是中国歌手之仅有。她们,自然而然成了中华文化的民间大使,功莫大焉。
       两人不同师,不相承,各走一路,却异曲同工。异中有同,同中有异。
       以她们各自的代表作《阿姐鼓》和《万物生》来说,朱哲琴显了原始些,纯真些,专情些,高远些,音色明净而悠扬,情感投入执着而忘情,那是飘扬在青藏高原上与蓝天白云相映衬相般配的歌声。她那清纯深邃的眼睛证明了这一切。萨顶顶则亲和些,内心些,婉转些,灵细些,从青藏高原扩展延伸到了温润的河谷婉柔的湿原,以独具的技巧把东方几多地域几多民族的音乐特性都溶进了自己的演唱里。她以充满灵性的创造能力,既作曲,又自创语音自创音声,让听者耳目一新。原来一首短短的歌可以唱出这么多奇妙意境来,让人心也跟了她去奇思妙想一番。她眼睛里早早有了的尘世沧桑感,表明着她的追求。
       都说萨顶顶的歌词听不懂,这其实恰是她的美妙处。音乐,本来就诞生自人类的日常劳动日常生活,就是为了表达和释放自己的愉悦、欢乐、悲苦、惆怅等等各式各样心情的需要,那本来就没有国界,无所谓词,无需语言注释。就如那么多器乐曲,交响诗、幻想曲、随想曲,就如那劳动号子、青浦田山歌中的大部分唱词都是纯表音字,这都是同一个原由。那是作者、歌者、奏者、听者之间的一种心的感应、心的交流,怎样的心绪怎样的情态,怎样的理解怎样的感悟,都已在那些飘然于空中的音声里,已在飘入你耳朵、再由耳朵直入你心灵的那一丝丝感应中。
       萨顶顶是自由自在地吟诵自己的心,吟唱自己的情,没有束缚,没有框框,仿佛已到了自由王国一般,随心所欲,一切的一切就是为了表达自己的真切感觉。
       其实,萨顶顶的那些“自语”歌,那些“沙哇呣啦阿嚤嗡呀”一类的音声,并不是随意的自说自话、胡言乱语,那其中还真有它的逻辑它的奇妙音效。尤其那一连四声的“哈哈哈哈”,好象此处就该是这么个音声最为恰当最为美妙,每次听到这里,心里都会由衷地赞美、欣赏。就连她用中文演唱时,也是在字里行间加了多多的衬字,字与字的节奏被打乱得已不成含意明晰的词句,在她看来,那些字只不过是音乐的一部分罢了。她觉得这样的近似“无字”的歌正是自己最合适的情感表达方式,我听过了,也认同,她的这些“无字”歌确实能将她的情感表达得恰到好处。有时候想想,我们之所以看重歌的词,或许就是担心音乐比较抽象,怕别人不理解,只能以词来明白无误昭告自己的本意,来证明自己立意的高远、主题的深刻。可惜,有许多反而成了画蛇添足。
       音乐,本不该被当作工具使,本不该群体性地去趋向颂歌式,音乐,理当回归于它的本原,回归到它的纯粹。
       不过,她们两人的歌还太少,并且绝对精彩的更是少。朱哲琴除了《阿姐鼓》,还可加上一首《拉萨谣》,这两首堪为绝棒,其他的、甚至十年后新出的那几首,都平淡无奇,少有出彩的亮色。尤其她对几首现成名歌的翻唱,以及更早些年的那些歌,声音颤抖、气息虚浮,简直不堪入耳,不忍卒听。可见功力并不全面。萨顶顶除了顶顶棒的《万物生》,也可再加上一首甚为美妙的《神香》,其他的就没那么精彩了。也是,谁又能首首歌都是精品啊,毕竟不是邓丽君。
       但,还是推崇钦佩她们,因为有了她们,有了她们仅仅的这么几首歌,中国歌界就不至于平庸,就还有天边一抹亮色。同时,因为有了她们,也让世界知道了,中国也有可以站在世界音乐之林、更甚而达到世界顶端的那般美妙的歌曲和歌者。(2009.4.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