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讲话和读稿

(2007-11-10 18:24:19)
标签:

社会/纪实

谈天说地

感悟随笔

分类: 杂谈杂说
       现在国人发言很少有不拿稿的了,不管是在千人大会讲台上,还是在几十人小组讨论会上,都是捧着事先写就的少则一两张纸、多则一、二十张纸的发言稿,照本宣读一番。甚至有时在什么庆典一类活动上,就那么寥寥几数句祝贺话,也还是要捧张纸照着念。
       一些重要的严肃的正式发言,比如事关国家利益的大事,那是应当事先写就稿件的,必须认真对待,容不得有一字误差。但其他很多场合就没必要这么严肃了,完全可以宽松些,说话稍微随意些,让“说”的感觉强一些,口语化一些。
       有时看到国际性招待会,就那么简简单单一两分钟应酬性的话,却还是照纸死读,一字一句全是书面语,还生怕读错,老要低头看稿,语气感情全没了,完全失去了热情欢快亲和活泼的现场感。而人家站在话筒前,两眼看着大家,那是在和大家作交流,想一句说一句,看着反应再跟进一句,语词语调和现场气氛吻合,与听者心感契合。两相比较,自然而然就产生了不一样的直感印象。
       不敢脱稿发言,也就使得演说能力日益退化,从而使自己对思维即兴转化为语言表达之能力渐渐失去自信。
       究其原因,主要是在于怕说错,因为说错话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严重后果。由此,担心、惊惧,以至不敢信口而说,为求保险,只能老老实实先写就发言稿,那样就不用怕说错话了。
       人非机器,谁都不敢百分百保证在即兴发言中不出丁点纰漏,或许会打个顿、或许会遗漏掉原先想好的一点两点,即便背台词高手也有在舞台上突然忘词的时候,这又有什么呢?布什都曾好几次讲错过话,道歉了弥补了也就过去了,没什么大不了的嘛。
       “下面请xx人讲话”是会议主持人常说的一句话,而实际上XX人是读稿。讲和读,一个是活的,一个是死的。讲话就如讲课,重要的在于“讲”字,它需围绕提纲要点作些即兴地扩延阐发,更要和听者沟通交流捕捉反馈信息,若看到有疑惑不明白的眼神就该及时多补说几句。而读稿则是闷了头自顾自,不管听众反应如何,缺乏生动感。
       读稿多的另一原因是官员太忙,这里要去那事要办,在场面上发言打腹稿准备都来不及,只能叫秘书代写发言稿,到时候宣读就是了。
       作为听者来说,当然喜欢听口才好、演说能力强的人讲话,既让你长知识受益,也是一份心情享受,说不定还能引发你产生对某事的钻研兴趣。于丹就是这么个善讲者,口若悬河而滴水不漏,她能让听者聚精会神于她的每一句话,始终不分神。当然,她之所以能如此自信满满出口成章,因为有一肚子的学问作着保证。(2007.11.1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艺术与钱
后一篇:回味《漂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