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撒马尔罕的金桃》——2019我的年度荐书之七

(2020-05-10 18:46:44)
标签:

读书

历史

文化

唐朝

分类: 枕边书

《撒马尔罕的金桃》——2019我的年度荐书之七

七、《撒马尔罕的金桃:唐代舶来品研究》;薛爱华著;吴玉贵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喜欢听历史故事的读者最好不要碰这部作品,虽然它有一个诱人的名字,但《撒马尔罕的金桃》并不是一部美丽的童话,相反,这是一部考据颇为精细、繁琐的历史专著。

 

甲骨文历史丛书系列以前我也读过几本,多数都偏故事性,有些略显通俗,倾向历史普及。难得有《撒马尔罕的金桃》这类作品,重视考据,做资料的汇编,翔实扎实,书也够厚实。但是,阅读这种书并不会给你轻松愉悦的体验。

今年读丹·琼斯关于中世纪英国史的两部作品《金雀花王朝》和《空王冠》,里面有很多有趣的故事,俨然一部中世纪英格兰帝王和诸侯的八卦,让人兴味盎然。但《撒马尔罕的金桃》却像一部字典,充满了枯燥的条目,看看章节的目录就可一窥一斑,比如章的题目都是这样的:《家禽》《野兽》《香料》《纺织品》《金属制品》《世俗器物》等等,不妨再拿《香料》一章的小节题目看看,更像百科全书的条目了:《焚香与香炉》《沉香》《紫藤香》《榄香》《樟脑》《苏合香》《安息香与爪哇香》《乳香》《没药》《丁香青木香》《广藿香》《茉莉油》《玫瑰香水》《阿末香》《甲香》,不用再介绍详细内容,估计很多人已经没兴趣翻开这本书了。

 

这本书放在我的床头柜上,晚上睡觉前读几节,中间还断断续续读了一些别的书,前前后后用了两个多月才算啃完。啃完之后,回头想想,里面好些内容也都没记住。说读书无用,大概这就是无用的表现之一,因为即便读万卷书,能记住的也寥寥可怜。但我还是推荐这本书,因为即便撷取其中的某些片段,或仅仅当作一部随时查阅的资料书,这本书也值得收藏。

 

薛爱华是西方著名的汉学家,深谙多种语言,包括汉语、日语、古拉丁语、古希腊语,一生主要研究方向就是唐代的社会史、文化史,《撒马尔罕的金桃》是其代表作。这本书1963年就已出版,1995年翻译成中文在大陆地区出版,当时的书名是比较中规中矩的《唐代的外来文明》。可能有些人会以为《撒马尔罕的金桃》是出版商为了销售,弄出的“标题党”书名,尤其和之前书名的对比下,更觉得新版书名缺少了学术味。然而,这个译法却恰恰贴近书的英文原名:《The Golden Peaches of Samarkand》。

 

撒马尔罕的金桃也是唐代舶来品中的一种,唐代史籍中记载“康国献黄桃,大如鹅卵,其色如金,亦呼金桃”,康国就是唐代对撒马尔罕的称呼。但撒马尔罕的金桃究竟是什么样子,是不是真的是桃子,如果不是又是哪种植物?今天已无从查考。唐代的舶来品丰富多样,有些存留至今,融入我们日常生活之内,比如琵琶、甘蓝、葡萄、紫檀。有些却已湮没不闻,或许换做了其他名字,只是如今已无法溯其源流。

 

唐代海纳百川的气象源自国力的强盛,对西域不断用兵,打通了唐代的陆上通路。较之陆路,唐代的大宗贸易更多来自海上。航海技术的发展,使得由印度洋到南海的航路繁盛非凡,由新罗到山东半岛的贸易船只也连帆而至。陆路和海陆的结合,使唐都长安成了万邦来聚的国际化都市,八世纪的纽约。

 

唐代无论皇室贵族,还是下层平民,对胡风的追慕,都如今日我们的哈韩或追美,蔚为时尚。由食品、服装,直至器物、香料,处处有舶来品的影子。乃至长安城内,景教、祆教、伊斯兰教、佛教庙宇汇聚,来自异域的昆仑奴,成了豪富之家的标配。萨珊的贵族来唐朝寻求帮助,吐蕃、日本的子弟汇聚长安,做大唐的留学生,学习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不止是长安,扬州、广州、凉州,大唐最繁华的城市,也是外来人口聚集所在,广州就曾聚居过十余万犹太人、波斯人、阿拉伯人,华洋杂处,气象万千。

 

一个国家欣欣向荣之际,往往拥有充沛的自信,广阔的胸襟。这份怀抱,不止表现在上层政治,也表现在平民百姓的思想观念中。不排斥,不畏缩,不狭隘,对新鲜事物勇于接纳,抱持旺盛的好奇心,如果不是盛世,市井之人会有如此心态吗?

 

大唐的流风遗韵,今日在国内残留的不多了。留在地面上的唐代建筑少得可怜,搞得很多中国人,号称要去日本京都体验大唐风情。京都是当年来大唐的日本人,回国后参考唐代长安、洛阳的规制,缩小规模建造的。千年来,京都的建筑没有经过天翻地覆的变化,很多仍保持着唐朝建筑的特点。但无论如何,那究竟是二手的长安、二手的洛阳,日本再怎么擅长模仿,中间也有不少似是而非的东西,何况还做了许多微缩。而《撒马尔罕的金桃》用文字的方式,为我们揭开了盛唐巍巍赫赫的政绩、武功之下,平常人的生活,中西方交流的细部。说这本书很恢弘,显然不恰当,它并没有重建辉煌的城市与庙堂。但此书恰好填补了我们认知的某些空白,呈现出历史的细部,深入寻常百姓的生活,进入王谢公候的内室,走入宫廷皇室的日常,窥探他们生活中微小的细节,不起眼的器物。而正是这些看似寻常之物,为我们展现出出不凡的气象。

 

本书除了采撷传统的史料,还引用了很多唐代诗歌与传奇小说,借用文学的记载,窥视当时生活的原貌。和史料相互印证,和残留至今的历史遗物参照,形成了一个略显庞杂的体系,却又常常有别出心裁之处。

 

本书译者吴玉贵先生极其值得钦佩,他不止在转译文字,同时还在做详尽的学术考据。对于薛爱华在书中提到的种种史料,吴玉贵都做了详尽的甄别,追本溯源,求其精准。吴先生发现了很多薛爱华没有发现的错误。一个译者严谨专业到如此程度,令人感佩。今日还有多少译者能以这种兢兢业业地态度,斟酌重视自己的译笔?吴先生在翻译传达原著内容的同时,也以自己的学识提升了本书的价值。

《撒马尔罕的金桃》——2019我的年度荐书之七

欢迎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我的读书分享公众号:闲书过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