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朝的崩溃》——2019我的年度荐书之六

(2020-05-05 17:34:33)
标签:

历史

读书

文化

鸦片战争

茅海建

分类: 枕边书

《天朝的崩溃》——2019我的年度荐书之六六、《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茅海建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创作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写作时间论,算部老书了,但对今日很多人而言,仍要归为新书。我相信一定有很多人以为自己对鸦片战争颇为了解,因为从上学时代开始,老师就教导他们,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中国耻辱的记忆,让他们永远铭记。这更是考试的重点,令人不得不印象深刻。但我相信,茅海建的这部老书会让他们耳目一新,看到一个和印象中截然不同的鸦片战争。

 

《天朝的崩溃》副标题为“鸦片战争再研究”,书中绪论中再研究的问题,就足以颠覆我们的印象了。绪论中,茅海建论辩的主题是:琦善真的卖国吗?我觉得网上的小粉红们,看完题目就得暴跳如雷,组团过来痛骂。琦善这种板上钉钉的大卖国贼,居然还有人要给他翻案,世间还有没有正义良知?(幸好大多数小粉红主要时间都用在追星,不会抽空看书,茅海建才至今未被骂成网红卖国贼)但茅海建愣用一件件的史料,推出自己的结论:琦善不是卖国贼!逻辑严谨,考证扎实,推演缜密。当然,对于一个爱国者,只要一句慷慨激昂的口号,就能推翻茅海建所有论述,无需再辩,比起理性分析要省劲得多,还能做到意气风发,气势如虹。如果心中已经充满了这种感性的道德定论,大概不会读得下去这本书。

 

其实,对于鸦片战争的这种解读,并非滥觞于茅海建。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蒋廷黻所著《琦善与鸦片战争》一文,对鸦片战争的论述就与茅海建有诸多共通之处,相信茅海建在创作《天朝的崩溃》时一定受过蒋廷黻的某些影响。但相比蒋廷黻,茅海建的考证更为翔实、细致。例如对当时清军的军事实力,既涉及器物的差距,如抢、炮的制作、配备、使用,炮台等防御设施的设计、建造,也从整个军事团体的组织,编制、管理、调动等方面,通过扎实的资料,比对了中英之间的差距。通过材料的梳理比对,看到清军兵备与英军的巨大差距,后人会更容易理解,为什么这是一场必败的战争,什么人来做统帅,这个统帅是“剿夷”派还是“抚夷”派,都无法改变胜败的态势。

 

如今回视,鸦片战争是一次颇为奇特的战争。双方打打停停,两年多的时间,真正成规模的战事并不多见。清廷忽而“剿”忽而“抚”,游移不定,各色大员,一时慷慨激昂,一时畏缩逡巡,各种表现,光怪陆离。但在茅海建的分析下,所有看似怪诞的表现,都有着背后深刻的原因。长期的闭关锁国,天朝大国心态的作祟,已让清廷无法以正常的心态,合理的行为来与外国交往。所以“剿”和“抚”都基于一厢情愿,缺乏对外敌实力的认知,更缺乏对世界大势的了解。

 

《中英虎门条约》的签署,是耆英、伊里布等人自作聪明的结果,但你却又不能怪罪他们,因为他们追加的条款很多正来自道光皇帝的授意或暗示,他们做出的反应,源自对上意的揣摩,对官场规则的理解。天朝不但在军事对抗中表现惨不忍睹,在外交谈判中也一败涂地。弱国固然没有外交,但竟然自己提出损害自己利益的条件,也真可谓外交战中的奇观。我们认为是奇耻大辱的“治外法权”等,竟是清廷谈判官员自己提出的。将关税自主权拱手让人,把不平等利益让众多国家均沾,这些清朝大员们慷慨送出的“福利”,并不是军事失利带来的结果,甚至也不能完全算作外交对抗的失败。因为对清廷来说,这中间的很多失利是被他们看作胜利的。片面最惠国待遇换来了美国、法国领事承诺不去京城拜见皇帝,不会因为洋人不懂礼数、不跪拜,损坏了天朝大皇帝的威严,主持谈判的官员各个都觉得自己做了一件极划算的买卖,还展现了天朝的宽仁大度。昏聩如此、狭隘如此、自大如此,这样的官员,这样的统治者,这样的制度,又怎能不在军事上失利,在外交上惨败!

 

虽然书名叫《天朝的崩溃》,但鸦片战争并没有直接引发大清统治的雪崩,即便战争结束,一败涂地的结果令人心寒,天朝上至天子,下至草民,看上去却都未受到多大震撼。割地赔款之后,似乎从此天下安泰,一切照旧,天朝照旧歌舞升平。很多亲身经历过战事的人噤若寒蝉,对真实情况不置一词,似乎只要视若不见,洋夷的威胁就会烟消云散。另一些人则把大清的溃败归咎于道德,坚信大清拥有制度优势,失败只是因为某些人的道德水准不够。要乞灵于意志,砥砺心智,提升官僚个人道德品质,就能无往而不胜。

 

第一次鸦片战争开战与第二次鸦片战争起衅之间,有足足十六年的光阴,而天朝仍旧没有意识到自己与西方列强的差距。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广东巡抚叶名琛对“夷人”的认识,相比十六年前几乎毫无进步。清廷官员仍拿出几百年前的老办法,对抗新的世界规则。年轻的咸丰更加盲目自大,才会丢失北京城,让圆明园陷入火海。“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沉浸在制度优越、文物昌明、君临天下迷梦中的天朝中人,不知反省,闭目塞听,连续的雪崩才会接踵而至,彻底结束天朝的寿数。

 

鸦片战争是值得再研究的,如果我们仍旧如大清一样,以道德的优劣来评判鸦片战争,以屏蔽扭曲的方式来审视历史,我们又和百年前的天朝中人有何区别,我们是不是仍活在天朝的梦中?

《天朝的崩溃》——2019我的年度荐书之六

欢迎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的读书分享公众号:闲书过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