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记不住名,认不清脸

(2018-11-04 20:10:29)
标签:

巴黎

马尔克斯

读书

文化

分类: 脱口而出

 

记不住名,认不清脸

我知道很多人不喜欢看翻译小说的原因之一是为分不清里面的名字,就像欧美人难以记住亚洲人的脸,中国人也很难记住翻译后的外国名字。名字记不住,人物一多,顾后还需瞻前,否则就顾此失彼,搞不清楚来龙去脉了。


最近一年,连续读了拉莱·科林斯和多米尼克·拉皮埃尔合作的两部实作品:《巴黎烧了吗?》和《为你,耶路撒冷》。两部书分别描述了一段重要历史时期:《巴黎烧了吗》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巴黎解放前后的一段故事,《为你,耶路撒冷》则聚焦1947年,联合国通过巴勒斯坦分治协议后一年间,围绕耶路撒冷,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的征战。


读《巴黎烧了吗》和《为你,耶路撒冷》的读者都要做好一个准备,就是中间出现的人物极其庞杂,如果你记不清外国人的名字,这两部书会让你如入迷宫。这两部书的讲述方式通常是从一个人物的视角开始,但这个人物可能在故事里只出现在某一页的篇幅内,一闪即逝,像是特别为了考验你的记忆力和识别力。


我知道有很多人因为《百年孤独》里不断出现的奥雷里亚诺、阿尔卡蒂奥两个名字而放弃了亲近这部名著,其实,在拉美,这种重复的名字极其常见,并非马尔克斯故弄玄虚。但《巴黎烧了吗?》和《为你,耶路撒冷》比《百年孤独》更考验中国读者对外国名字的记忆力。《百年孤独》里的名字是有规律可循的,主要人物来自一个家族。如果引起了某些不适,也只是因为名字的重复,可能引起读者的昏乱。《巴黎烧了吗?》和《为你,耶路撒冷》两部书中人物却完全没有规律,因为他们都是真实的人物。碰上《为你,耶路撒冷》这种,有犹太人、欧洲人、阿拉伯人,名字的读音更加混乱。这些人物又经常一闪即逝,你还没看清他的脸,他就遁入黑暗之中。若从此消失也就罢了,可也许过了十多页,他又冒出来了。你觉得这个人好像在哪里见过,犹如前生有缘,可又想不起到底在哪见过,只能往前翻书。


这种类似于“脸盲症”的阅读障碍,多数中国人都会遇到,缺乏外语基础的恐怕更常见。这也不只是中国人的额问题,外国人对中国人名字一样辨识困难,那么多wanglizhang,发音怪异,如何区分?东方的神秘有时就表现在一个名字的难解。文化的隔膜,很多时候不在宏大的价值观冲突上,反而是在这些看上去细碎难言的地方。先不必谈什么东西方文化比较之类的大话题,要文化交融,先记住对方的名字,认清对方的脸,就很不容易了。

记不住名,认不清脸

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闲书过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流沙之书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