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条军规》——2017我的年度荐书之六

标签:
读书第二十二条军规二战黑色幽默文化 |
分类: 枕边书 |
六、《第二十二条军规》;约瑟夫·海勒著;吴冰青译;译林出版社。
《第二十二条军规》是一本疯狂的书,但不会比这个世界更疯狂。
《第二十二条军规》是一本能让人痛快淋漓的书,阅读期间,我曾在微博上写下一段话,表达我的观感:“那种荒谬到极致后的真实,真实到极致后的荒谬,映照出人世冠冕背后的种种残酷、绝望、无奈和无谓。假如世上的人都疯狂了,清醒的人就是疯狂的。假如世界本来就是荒谬的,理性就变成了荒谬。”
荒诞——这是贴在《第二十二条军规》上的标签,我想换一个字来做这本书的标签。(虽然任何标签都是一种偷懒的行为,只不过是为了便于普通读者的理解,好的读者永远不会为标签束缚)《世说新语》里有《任诞》一篇,《第二十二条军规》就是一本任诞之作。除了荒谬的情节,小说里有一种狂放之气,无论故事或人物,都任性而为,肆无忌惮。比如里面让人印象最深的米洛,他将战争做成一门巨大无比生意,把轰炸机当成运输机运送走私货物,把棉花蘸上巧克力当食物,凭着空手套白狼的手段成为一座城市的市长,甚至可以和敌人把战争做成生意,为了完成和德军签署的合同,用自己的飞机轰炸自己的机场;相比之下,主人公约塞连反而显得是个太正常不过的人了。
疯狂而荒谬,然而,读者却在这种卡狂欢一般的气质中,嗅到了哀伤和痛苦。潜藏在任诞的人与事背后的,是对这个世界的无可奈何,是无法摆脱的困境。所有贪婪、愚蠢的人都是幸福的,而卑微的生存却如此艰难。一个人如果不能像米洛一样唯利是图,不能像德里德尔将军、佩克姆、沙伊斯科普夫将军那样在官僚规则中游刃有余,像卡思卡特上校和科恩中校那样一心想着自己的功绩,用士兵的生命换取自己官衔,也就只能像梅杰上校那样,鸵鸟一般藏起自己的脑袋,躲避一切。如果你稍微有一点良心,希望能够改变一点什么,可能就会遭遇牧师同样的下场,因自己毫不知情的“罪行”被审判。就连军医丹尼卡那种一心明哲保身的人,也难免成为一个活着的“阵亡者”。剩下的人,努力为活着拼杀,却不是死在战场上,死在疯狂中,就是死在噩梦里。那位看上去笨笨的奥尔,反而是故事里最聪明的人,他精妙地通过一次次尝试,设计好自己逃亡的方式,并最终得以摆脱掉第二十二条军规的束缚,逃往自由。
一切看上去那么荒诞,但《第二十二条军规》的放诞仅仅是夸张吗?为了实现自己的欲望,有多少人在践踏着他人的利益、尊严乃至生命?这个世界种种看似严密谨严的规则中,有多少荒诞的存在?《第二十二条军规》有一股狂欢的气息,像一阵疯狂地气流,横扫尘埃满目的世界,碎屑漫天飞扬。当我们仰望,为疯狂地景象惊诧、沉迷时,突然间,真相之门骤然洞开,荒谬才是世界的本来面目!
约瑟夫·海勒说,如果要他继续写这个故事,他还会让约塞连一直活着。尽管海勒没有能够写出续篇,但《第二十条军规》的故事仍旧在上演,一代代的约塞连活在希望和绝望之间。当小说里士兵救命药箱里的药品被米洛以辛迪加名义拿去贩卖,药箱里只留下一张字条,“有益于M&M辛迪加联和体就是有益于国家“,这样的论调作为中国人是不是很耳熟?中国人遭遇的荒诞远远超越《第二十二条军规》里美国大兵的经历,我们至今仍活在第二十二条军规下。
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我的读书分享微信公众号:闲书过眼